毕竟,从以往的生產模式转变到適应大批量生產的质量管理要求,需要职工们学习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除了人员需要一定的培训和適应过程,生產设备方面还好说,通用设备这些,机械厂本身並不缺。
至於生產洗衣机还需要一些专用设备工具。
陈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先是通过智子將整个洗衣机的生產流程仔细模擬了一遍,然后动手绘製了一系列设备工具的图纸。
这些图纸详细標註了专用设备工具的尺寸、形状和製作要求。画好图纸后,將其交给车间,让车间的师傅们帮忙製作出来。
这也正是机械厂的一大优势,要製造几件专用设备工具,根本不用求助於外部,厂子里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就足以解决。
解决了设备问题后,洗衣机的生產车间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按照流水线的生產原理,车间被划分出了若干个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负责特定的生產工序,工人们在各自的区域內专注完成自己的任务。
虽然目前受限於各种条件,真正的现代化流水线还无法立即建立起来,但这种初步的改造已经为提高生產效率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隨著各方面准备工作的一一就绪,整个生產车间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態。工人们各司其职,洗衣机开始大批量地製造出来。
洗衣机生產车间內,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在各自的工作位置上专注地进行著加工和装配工作。
他们的双手熟练地操作著工具,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定。
与此同时,几名搬运工推著满载货物的小车,一路小跑著穿梭在车间里,运送著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整个车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紧张有序的生產景象。
“嗬,好热闹的生產场面啊!”
这天,杨书记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前来车间视察。
刚一走进车间,看到眼前这热火朝天的生產场景,他就不禁由衷地讚嘆起来。
陪同杨书记一同前来视察的,还有郑副厂长、陈安以及机械厂的林厂长等人。
大家跟在杨书记身后,一边观察著车间的生產情况,一边交流著。
郑副厂长看著忙碌的工人们,感慨地说道:“瞧瞧这生產劲头,像这样干下去,一天起码能生產40台洗衣机吧?”
陈安听了,笑著摇了摇头:“40台?郑厂,您这目標可太低啦!要是每天就生產40台,连京津冀地区的订单都满足不了。
那这段时间咱们费那么大劲培训工人,不就白费功夫了嘛!
书记、郑厂,我跟您二位说实话,我现在给林厂长他们定的最低目標是一天150台。
未来还得根据市场情况,一天至少要达到800台的產量呢!”
“一天150台?”
杨书记听了,有些吃惊地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