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爷爷,別打趣我了。”
梁老看到周不言,立刻笑著起身,热情地迎上来握手,“临江的事,我们可都听说了!干得漂亮!给咱京城长脸了!”
王海生也笑著上前,態度比之前在潘家园时更加郑重:
“周顾问,恭喜!临江博物馆那件觚,能重见天日,全赖您的慧眼和担当!佩服!”
“梁老,王研究员,过誉了。”
周不言语带谦和,但那份顾问的沉稳气度已自然流露。
“周顾问,鄙人刘文渊,忝为故宫器物部主任。”
刘主任转过身,脸上带著和煦的笑容,主动伸出手,眼神中带著毫不掩饰的欣赏和一丝审视。
“临江之事,震动不小。秦局对您讚誉有加啊。
“今日冒昧登门,一是祝贺周顾问新居落成,二来,也是想提前拜会一下我们文物局的新晋栋樑。”
“刘主任太客气了,快请坐。”
周不言引眾人入座。
林雪晴已经奉上了香茗,正是秦局送的那套茶具。
茶香裊裊,气氛融洽中带著一丝微妙的正式感。
閒聊几句后,刘主任切入正题,语气带著探討的意味:
“周顾问,此次临江之行,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眼学结合,为那件觚正名,令人印象深刻。”
“不知您对当前高古器物鑑定中,科技手段应用的边界和局限,有何高见?”
这是一个考校,也是一个交流。
梁老和王海生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周不言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缓缓道:
“刘主任过谦了。”
“科技手段,是眼睛的重要补充和验证,尤其在解决材质、工艺、年代等关键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它们终究是机器,无法替代人对器物神韵、艺术风格、歷史背景的整体把握和直觉判断。”
他放下茶杯,目光沉静:
“两者结合,方能去偽存真,直抵本源。”
“这次临江的觚,若非先有眼学上对其『扉棱』古拙神韵的判断,也不会想到调用科技手段深入检测。”
“科技是『证道』之器,而非『求道』之本。”
刘主任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道:
“好一个『证道之器,非求道之本』!
“周顾问见解精闢,切中要害!这正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啊!”
“看来,我们器物部今后有很多可以向周顾问请教的地方了。”
梁老也笑道:“小周番话说得透彻!老朽也受益匪浅啊!”
气氛更加融洽。
王海生则適时地拿出一份精美的册子:
“周顾问,听说您这里要重启『观山阁』,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
“这是下月香江苏富比秋拍的重点拍品预览图册,国內还没到,托朋友提前弄来的,算是给您新店开张添点彩头。”
“或许能入您的法眼。”
周不言接过图册,道了谢。
翻看间,目光在一件標註为“明成化斗彩海龙纹盘”的拍品上停顿了一瞬。
那估价后面的一长串零並未让他动容,反而是那盘上龙纹的某些细节,让他微微蹙了下眉。
这感觉…有些过於“完美”了?
但图册图片终究有限,无法细究。
梁老三人走后,四合院恢復了寧静。
胖子抱著那本苏富比图册翻得口水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