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合併方案
吴梦辰开口道:“我支持合併,现在的问题在於,中影不是一般的单位,中影有四十年的歷史,而且曾经辉煌无比,是整个发行体系的核心。直接將中影併入北影厂,让中影从此消失,中影的老干部们接受不了。”
吴梦辰顿了顿:“最近两年中影確实遇到了困难,连续两年亏损,但现在我们已经有进口分帐大片,今年中影不但能扭亏为盈,而利润至少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前途一片光明。在这种情况下,將中影併入北影厂,职工心里也十分牴触。”
去年为了將新影併入央视,田崇明了不少力气。
为了说服新影的老干部,他专门找央视杨伟光,解决老干部们的经费问题。最后在央视同意每年拿100万解决新影厂无法解决的老干部经费问题后,老干部才同意合併。
中影实力比新影强得多,经营也在好转。
要想让中影干部职工支持合併,显然是不可能的。
田崇明看著吴梦辰,严肃地道:“合併成立电影集团是国家意志,必须要执行。当然,老同志们在中影工作了一辈子,对中影有很深的感情,中影被裁撤,他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是完全可以理解,你们要给他们做工作。”
吴梦辰迟疑地道:“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说。”
田崇明一摆手:“有什么想法,你直接说!”
吴梦辰神情严肃地道:“国家决定以北影厂为核心进行整合,我们肯定支持,不过合併后的集团,我建议不要叫北影集团,而是叫中国电影製作发行集团,简称中影集团。毕竞中国电影集团这个称呼,比北平电影集团响亮多了。”
吴梦辰的话让方致远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
1998年,南京大学找上东南大学,对他们说,咱俩合併吧!合併之后我们的实力肯定超过清华大学和北平大学。东南大学一想是这个理,於是就认真考虑其如何合併的事情,其他都好说,主要难点在合併后的学校叫什么。
南京大学说,这个新名字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大学的特色,我看这样,就从我们学校的名字里取一个京字,从你们东南大学的名字里取一个南字,合併后的大学就叫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一听不干了,你们这个取名方式不错,但我们有个更好的取名办法,从我们学校的名字里面取一个东字,从你们的名字里取一个南字,合併之后就叫东南大学。
由於双方都不肯妥协,合併一事就告吹了。
方致远没想到吴梦辰玩得这么绝,人家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併,好列还给对方留了一个字,
你他娘的居然一个字都不给我们留,简直太过分了!
方致远淡淡一笑:“吴总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这就相当於我儿子娶你闺女做老婆,结果你却要我们全家跟你姓吴,天下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吴梦辰露出无辜的表情:“方厂长,你这话就不对了!北影厂和中影公司都是国家的,北影厂和中影合併是公事,怎么能拿私事来比呢?国家希望我们合併后,成为行业龙头,成为中国电影的航空母舰,希望我们走向国际市场。
当我们走上国际市场,如果叫北平电影集团,人家会以为我们只是一个区域性的电影集团,而叫中国电影集团,別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我们是国家级的电影集团。在跟国外企业打交道的时候,
会更加便利,也更有说服力。”
田崇明点了点头,觉得吴梦辰的话有道理,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往往都是中字头企业,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纺织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等,作为电影行业的龙头,叫中国电影集团確实比北平电影集团更响亮。
其他领导也是同样的看法,觉得中影集团更响亮。
方致远立刻反驳:“电影集团走出去,跟海外企业打交道,是靠电影。北影厂成立四十多年,
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影响,已经成为金字招牌,海內外观眾对北影厂的电影非常认可。尤其是最近几年,很多观眾听到北影厂的电影都愿意看。
要是將北影集团改成中影集团,北影厂的职工无法接受,北影厂干部无法接受,那些喜欢北影厂电影的观眾也无法接受。如果用中影的招牌,北影厂过去积累的影响力就全部归零,需要从零开始积累,如此一来,北影厂电影的收入必然大幅下降。
名字叫什么是虚的,收入减少却是实打实的。”
田崇明点了点头,方致远的话也有道理他看著方致远问道:“那中影的问题怎么解决?”
方致远將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中影公司有辉煌的歷史,中影干部职工不希望中影就这么消失,我完全理解,如果北影厂的招牌消失,我在情感上也无法接受。我觉得集团成立后,可以保留中影公司,让中影公司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
田崇明皱眉道:“只是这样,恐怕无法说服中影干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