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其他人以为现在的形势,同这几十年一般,只怕要吃个大亏。”
一个审题不清,不能体会上意的人,绝对得不到皇帝的重用。
“光是审题这第一道难关,对於不知究竟的寒门学子来说,只怕就是一道大大的难关了。”
他摇了摇头,这不是他要考虑的。
审题已清晰,孙绍祖的大脑,极速运转。
“既然求变,或者是被迫要变,那皇帝会中意什么策略呢?”
这是此次会试成功的要害。
但他想了想,摇了摇头,轻嘆一声:
“奈何我之前只是一个低微的武將之家出身,对於朝廷,对於皇帝的消息,都是十分闭塞的,现在想要答得符合皇帝心意,实在有些为难。”
这是他的先天不足。
若是周庭这样的翰林之子,一定会从他父亲那里,知道一些皇帝的性格,据此便可以推断皇帝的倾向。
但孙绍祖也不气馁。
“之前的顺天乡试的钓鱼执法,就可见皇帝的心狠手辣。”
“这次会试的突然改革,更是將皇帝的心思暴露无遗。”
“加上周庭说的改革之意,选取观点激进的次辅主考。”
有此三点。
孙绍祖心中,一个阴辣锐利的皇帝形象,悄然成型。
除此之外,他还有更大的法宝。
“从前世的整本红楼书籍来看,虽然没有正面写过这个皇帝,但是侧面的形象,已经足够丰富了。”
他眯著眼,细细回忆一番,下了一个定论。
“这个皇帝,將贾府等四王八公勛贵玩弄於股掌之间,不过几年,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可见其手段,著实毒辣。”
弘武帝的形象,彻底成型。
“一个崇禎加强版,是跑不掉的。”
崇禎在后世,虽然显得昏庸无能,但歷史中,能坚持到崇禎17年,最后以命亡国,也算一个能为之人。
只是內部环境的恶劣,朝廷的党爭,外敌的强大,让这样一个人走向了极端,导致局势的迅速恶化。
而现在的环境,並没有那么紧迫,最起码金人並没有几次打到京城。
內部的反贼叛乱,更是寥寥,最少他到红楼这些年,並没有听说什么大的反贼叛乱。
至於党爭,无论什么朝代,都是免不了的,这一条可暂时不计。
“这样一个人,面对强大的金人,会怎么想呢?”
反抗,斗爭。
这些词,瞬间在脑海中浮现。
“毕竟,他应该比崇禎强,哪怕採取更激进的措施,也不为过。”
至此,他彻底明悟了,该如何解答这道策论题。
“一个『爭』字,便是核心。”
至於如何爭,他得好好想想。
但至少孙绍祖审题清楚,又將皇帝的心意揣摩一番,心里彻底镇定了。
而不像贡院的其他举子。
要么不假思索,按照当前的政策,畅想补充一番,奋笔疾书。
要么提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绥靖之策,以图缓和双方关係,將金人锁在辽东。
这些对策,要么平庸,要么跟皇帝心意相反,走上邪路。
“这群人中大多数,不明白皇帝心意,很难通过会试,获得好的名次了。”
周庭气质沉稳,扫视一眼周围,轻轻摇头。
“也只有那么几个人,或许能明悟朝廷心意,交出一封让皇帝满意的答卷。”
他的目光,向几个方向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