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法祖。
匾额的意思很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浅显。
但是听著皇帝撕碎温和的外表,发出严厉的喝问。
孙绍祖哪里敢吱声。
“说。”
皇帝不依不饶。
孙绍祖只好低头答道:
“观天之象,究天之极,行天之道,谓之敬天。”
“安祖於土,守祖於陵,习祖于慧,谓之法祖。”
皇帝的追问紧隨其后:“你可办到了?”
这一声喝问,立马让已有揣测的孙绍祖浑身冒汗。
“草民,不敢不敬天,不敢不敬天子。”
不敬天子,这才是要害。
他一个转念,就懂了。
“啪。”
一样东西,被丟在孙绍祖面前。
“这可是你的会试卷?”
孙绍祖拿到手里一看,正是他的答卷,而且是原文答卷。
皇帝不等他承认,直接说:“八股文似模似样,规规矩矩,但是后文的策问题,却激进十足,何以前后反差如此之大?”
这正是孙绍祖会试卷矛盾的地方。
前后文差异极大。
甚至让人怀疑不是一人所作。
如果不是卢太初在他面前保证,並无作弊的可能,今天就不是召见,而是直接锁拿下狱,甚至处死了。
毕竟,科举舞弊,是大罪。
之前顺天府乡试的处置,已经证明了皇帝对科举舞弊的零容忍。
而欺君更是死罪:
“莫非,你是胡乱揣摩朕的意思,故意炮製了这样一份观点激进,势必引起朝野动盪之策?”
这才是让皇帝心里不满的真因所在。
孙绍祖心里大汗。
原来是误会了。
可这个误会,他解不开,毕竟那八股文,是剽窃的后世之作,根本不是他自己的手笔。
也许冥冥中自有神助,他念头电转,很快想到了一个合適的藉口。
“陛下,草民一心科举,只求金榜题名,所以在八股文上,便力求无有错漏,这才有这稳正之文风。”
“至於边策,草民以为此乃国之大事,当直抒胸臆,力陈详略,呈於陛下面前。”
“此策无论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也可让陛下不为朝野所蔽,不知虏贼之噁心恶行。”
这个藉口,算不得精妙,但是皇帝听了后,显然態度缓和了。
“起来吧。”
孙绍祖跪了半天,这才站起。
“拿过来。”
孙绍祖一愣,赶紧上前两步,想將会试卷递给皇帝。
但他很快被一个太监挡住了。
“万岁面前,还不止步?”
伸手拦住,拿走了他手里的答卷。
皇帝看著他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心下突然鬆了口气:“原来他什么都不懂,这样看来,他果是赤子之心了。”
在这个世界,无论是谁,见了皇帝,哪个不诚惶诚恐?
可是孙绍祖来自后世,很多行为习惯,都保持了下来。
比如在孙府每天喝的白开水。
比如见到世间主宰的皇帝,並无奴心奴性。
其行为洒脱,让皇帝误以为,孙绍祖是赤子之心。
这番解释,虽然不能完全打消皇帝的疑心,但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一个明確的交代。
皇帝不再揪著此事,转而问起边策。
当然,不是细节,更不是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