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听闻此言,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贾东旭去世后,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秦淮茹身上,生怕对方冷漠对待自己,一旦秦淮茹因此记恨自己,选择离开,自己將无依无靠。
贾张氏明白,秦淮茹要再嫁並非难事。
想到这里,贾张氏假意哭了几声,最终决定放手。
“节哀顺变”,杨厂长见终於摆脱纠缠,便招呼了一声准备离去。
可旁边的人却疑惑起来,杨厂长三人原本提著东西而来,莫非现在又要带著东西离开?
眾人正感到困惑时,杨厂长忽然转身走向后院,这一举动令所有人更加摸不著头脑。
直到有人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杨厂长他们不是来见贾家的,而是去找苏建设的!难怪刚才……”
顿时,周围的人都醒悟过来,看向贾家的目光满是嘲讽。
原本他们以为杨厂长是来拜访自家的,结果竟是弄错了对象,这下场面略显尷尬。
然而旁人並不在意这份尷尬。
到了后院,杨厂长给了李主任一个肯定的眼神,李主任靠近低声说道:“其实苏建设同志和贾家之间有些矛盾。”杨厂长挑了挑眉,他对此事並不知情。
李厂长隨后將之前的事情详细告知杨厂长,由於刘嵐这个消息灵通者,加上李主任与刘嵐的关係,他对厂內诸多八卦都了如指掌。
李主任一心攀爬,对厂內事务及各类传闻尤为热衷。
听罢他的讲述,杨厂长顿悟,对贾家愈发反感,对易忠海与傻柱的印象也更差。
抵达后院时,映入眼帘的是那辆放置於此的三轮车。
秦工迫不及待地上前仔细研究。
他曾恶补过变速系统知识,此刻再次见到此车,仍觉难以置信。
屋內的苏建设等人闻声而出,发现是李主任与杨厂长来访,心中疑惑。
杨厂长热情问候:“苏建设同志新年好!我是代表厂里来向有突出贡献者拜年。”隨即送上一些小礼物。
一番寒暄后,话题转向三轮车。
杨厂长此行正是为探討其量產可能性,若可行,可另建新厂。
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中院的人虽未隨行,却探头观望。
得知杨厂长送礼给苏建设,便迅速传播消息,令贾家顏面尽失。
今天已来过两拨富人,都是找苏建设的,她们什么便宜也没捞著。
对贾张氏和秦淮茹这类爱占小便宜的人来说,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了亏。
换了別人,她们至少会上去捣鼓一番,弄点东西回去,但对方是苏建设,她们连靠近都不敢,只能更加沮丧。
后院,苏建设家的大屋內。
四名男子围桌而坐。
囡囡倒完茶后,便带著胖迪和小扎出去了。
得知这几人是轧钢厂的领导后,她们意识到这些人必定有重要事情商议,留在屋內显然不合適。
不过,
三人本就貌美,个个堪称绝色。
年前,苏建设还为她们各自添置了新衣,非普通的蓝灰之色,而是优雅的毛呢大衣,尽显身姿。
如今三人站在中院边缘,其他女人全被比下去,无人能敌。
院中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偷看,对苏建设心生不满。
无需多言,这些女子皆是他人的禁臠。
昨晚,还有人听见他们屋里的歌声,让这些年轻人羡慕不已。
室內。
杨主任提及量產时,苏建设思索片刻,摇头说道:
“目前的技术很难实现。”
秦工点头表示赞同。
杨厂长仍感困惑,苏建设继续解释道:
“加工精度难以达標,国外虽有变速系统生產,但其机械设备均为自动化,且无法出口,即便买也需上百万美元,我们並无如此多外匯。”
杨厂长身为轧钢厂负责人,对专业技术並非內行。
他满怀期待地询问:“能否通过增大尺寸解决?比如像这样……”
对此,秦工能够给出明確答覆:“增大到机械加工可及范围后,就需採用变速齿轮箱替代,而那样的尺寸主要用於汽车领域,已失去该系统核心意义。
真正的关键在於多级变速齿轮。”
杨厂长听罢嘆气,苏建设察觉他仍未放弃希望,便提示道:“易忠海正在前院。”他补充,“此变速系统难点在於多级制动轮的製造,他是八级技工,更清楚实际生產可行性。”
杨厂长认同此观点,立刻让秦工去找易忠海。
秦工虽为技术工程师,却对易忠海的能力存疑。
他认为即便找来,也难以应对如此高精度要求,即便勉强完成,耗时不说,精度与耐用性也难达標,尤其按自行车频繁使用的特性,短时间內便会出现严重误差甚至损坏。
不久,易忠海来到现场。
杨厂长急切地介绍情况,请他评估多级变速制动轮的可行性。
易忠海面色凝重,久久未语,目光锁定在三轮车上。
此前苏建设试製时,他曾远远观望,內心直呼不可能完成。
儘管未深入观察,但已知自身能力有限。
然而面对领导期待,他无法直言放弃,毕竟自己身为八级技工岂能无所作为?相比之下,那位业余出身的医生和半路出家的採购员仅凭短时间摸索便做出成品,自己怎好推諉?
易忠海经验丰富,深知现实困难,却仍需顾全大局。
他並未直接开口,而是默默观察许久。
並非在考量零件的製造复杂度,而是在斟酌措辞。
片刻后,他才缓缓说道:“这个部件加工难度极大,机械无法完成,必须先进行初步加工,再辅以手工。”
“確保精度大概需要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