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下个月匀些,不过是客气话罢了,归根结底还是不愿意借。
微微摇头,环顾四周邻居,最后目光落在后院的小路上,犹豫著走向后院。
一大妈探出头问:“老易,刚刚谁来了?”
大爷镇定地坐下,慢条斯理地卷著烟,表情平静地说:“薛家那位。”
“是薛大妈啊,她来做什么?”
“还能有什么事?肯定是粮食不够了吧。”
一大妈半个身子探出来:“那你没给她点?那边不是还有十斤玉米面吗?”
“给了,秦淮茹家怎么办?”
大爷理直气壮地说。
一大妈微微蹙眉,她对秦淮茹家的情况略知一二。
儘管日子过得艰难,但靠著各种方式,总不至於挨饿,顶多吃得差些。
而且傻柱偶尔会带回剩菜剩饭,一家人养得白白胖胖的,连贾张氏都长了双下巴。
“老易,薛大妈家的情况你也清楚,就一个老太婆带著孩子,又没工作,生活很不容易。
我们家不缺这点粮食,能帮就帮一下吧。
不然,我去把玉米面给她送过去好了。”
“不许去!”
大爷立刻拒绝,不满地瞪了大妈一眼。
“你要是给了她,秦淮茹家怎么办?难道指望他们养老?你要知道,养老的担子全在秦淮茹和傻柱身上呢。”
“可是秦淮茹家应该不至於缺这一点吧,实在不行,过几天再补上就是了。”
大妈心里还是过意不去。
过去薛大妈对她颇为照顾,她儿子健在时,两人关係尚可。
“说过不许去就是不许去,你哪来这么多钱?“大爷提高了音量。
大妈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嘆了口气,转身走进厨房。
此刻,居易正安静地读书,娄晓娥则在准备做饭。
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薛大妈,您怎么来了?“
看著她单薄衣衫上的皱纹,急忙扶住她的肩往里让:“薛大妈,请进屋,外面冷。
“
“谢谢谢谢。
“
薛大妈步履蹣跚地进来,搓著手谦逊地道:“居易,能借点粮食吗?下个月还你,家里没吃的了,粮本还要几天才发。
“
瞧著她侷促的模样,面色憔悴,穿著又单薄,心里微微一酸。
“行,没问题,我这就给您拿。
“
跑进屋里,舀出约十斤粮食。
“来,先拿著,我隨后再给你添些。
“
“不用不用,这...我还不起,还是別借了,再想想办法。
“
薛大妈见是精米,忙摆手拒绝。
她目前无业,仅靠卖垃圾每月挣三五块,剩下的就靠街道给的粮票,根本还不起这么多精米。
“別担心,薛大妈,不用还,这是给孩子。
“
不由分说把米塞给她,疑惑道:
“薛大妈,您去过大爷家了吗?要不我去一趟,顺便帮您借点?“
原著中,大爷是很愿意帮忙的。
或许因主角非路人甲,未拍到其是否帮助他人。
正好藉此试探。
“不用了,刚从大爷家回来,他们也没了,粮本上的都领完了。
“
薛大妈急忙拦住。
居易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不用试探了,这是不愿借啊。
他对薛大妈的情况有所了解,毕竟同在一个院子。
四年前,儿子因病去世,儿媳难產离世,丈夫也患病而终。
剩下薛礼这个+岁的小孩,性格十分懂事。
有时见到他身体瘦弱,却彬彬有礼,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他们住在一间不足十五平米的小屋內,因孩子年纪尚小,无法接替父亲的工作岗位,只能暂且搁置,等他长大后再作打算。
家中经济拮据,大部分积蓄都用於治病。
街道办事处看他家境贫寒,每月给予一些粮票等物资救济,但数量有限。
薛大妈靠捡垃圾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勉强能填饱肚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从她的薄袄就能看出生活的不易。
寒冬腊月里,谁不是穿著厚厚的衣物呢?
煤球捨不得多烧,只有在孙子回家时才会点燃一小会儿用来做饭。
“没想到这就是所谓的老好人,真是长见识了。”
心里这么想著,也就不再过问此事。
东西是別人的,想给谁就给谁,別人的事自己无权干涉。
“薛大妈,我送您回家吧,这些粮食您收下,不用还了。”
“这这这……怎么好意思呢?不行不行,必须还的,我不能接受,太贵重了。”
薛大妈连连推辞,觉得自己不该白拿別人的东西。
“薛大妈,您就別客气啦,这就算我孝敬您的。
等將来薛礼长大了有所作为,他再回报您就行啦。
您稍等一下。”
说著出门到厨房,看到娄晓娥正在炒菜,便笑道:“哟,您难得来厨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