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隔断上的指示牌,甘佳伟好奇问道。
“哦,那是我在创办万家之前鼓捣的个人工作室,主要做点產品推广和宣传之类的事,小打小闹,赚点零钱补贴万家。”
陈临与並没有详细解释的意思,一句解释里说明了工作室性质和与万家关係就止住了。
“看工作室的人数也有几十了,对於个人工作室来说已经不小了。”
隔断並没有那么长,甘佳伟透过边缘能看到工作室里人头攒动,一副热闹的景象。
“和二位比起来,我这就是小打小闹而已。”
虽然张院长没有说明两人详细职位,但陈临与这么说肯定没错,
走进万家灯火的办公区,三人的印象再度变化。
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正对著入口的两块数据看板。
左面屏幕上放著一张滨城地图,上面顏色交错,这是万家运营的配送热力图。
右边屏幕则是实时数据,王文博的ui做的很不错,充满科技感。
上面清晰的显示著一排数据。
昨日成交单数:25032单,七日平均单数:23890单,旁边还有一个分区域的单量分布饼状图。
今日累计单数:13587单。
註册用户:89212人。
平均送达时间:28分钟。
“嘶.....
,
孙志强下意识的吸了一口气,眼晴紧紧盯住那个醒目的“25302单”。
作为一个浸淫b2b销售多年的管理者,他即使对万家这个网际网路外卖並不太熟悉。
但他也能理解这个数字意味著什么。
特別是万家才成立两个月。
这绝不是他想像中那样,师弟鼓捣的“小项目”!
他转头看向老师。
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探询。
甘佳伟更为沉稳,但眼睛深处同样闪过强烈的惊讶。
他对数据极其敏感,在心里快速估算著。
日均2万多单,按照学生的消费能力,平均单价应该在15元左右。
那一天的流水就是30多万!
对於一个成立两个月,仅覆盖市区几所大学的公司来说。
这份成绩堪称惊人!
他对陈临与开始另眼相看起来。
心中另一个念头升起。
这绝不是单纯的过来指导,张院长应该另有目的!
想到孙志强现在的状態,甘佳伟有些明悟。
之前隨意的姿態收敛许多,目光变得更为专注。
陈临与並没有刻意炫耀,自然引导眾人走到数据看板后,介绍道。
“这是万家目前的一些基础数据和实时状態。”
语气平静,似乎这巨大的数字不值一提。
看完数据看板。
高管里林涛、段天宇和常鹏都不在,现在在公司的只有李玉妍和王文博。
陈临与也没有专门喊他们回来看到参观的三人,李玉妍没有太大反应。
而王文博则面色微变。
他认出甘佳伟了。
刚准备起身,被陈临与按住了肩膀。
王文博反应很快,马上理解了陈临与的意思,没有声张,只当是正常参观。
但这个小细节却被专心的甘佳伟注意到了。
简单参观了一下忙碌有序的办公区,眾人来到会议室。
“小陈,今天两位前辈难得过来,你把万家的发展情况、运营模式好好讲讲,请他们多提出点宝贵意见。”
落座后,张院长率先开口,笑容满面。
这次过来给他的惊喜也很大。
虽然他不懂刚才的数据有多么亮眼。
但甘佳伟和孙志强的表情变化他准確的捕捉到了。
没想到这么短时间,万家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了。
滨財近些年出了很多高管,但出挑的创业公司並没有几个。
有这样一位学生,张院长心里也有些得意。
陈临与点了点头,走到投影仪前,从容不迫的开始讲解。
“万家並不是之前那种老式的点餐平台,而是一个网际网路平台公司,万家的本质上连接了三端:商户、用户和外卖员。”
陈临与手指一动,屏幕上图片更换,是一套清晰地流程图。
“用户在万家的网站上可以一键下单,之后讯息通过简讯发到商家手里,当商家確认后,会有一个反馈信息发给用户,让他们知道商家已经接单,同时信息会通过系统分派给附近的外卖员。”
“当商家出餐和外卖员拿到餐时,都会同步更新信息,確保整个过程都在用户注视下,这样就能解决之前用户点餐的痛点之一,不知道打完电话后餐在哪里。”
“万家主要负责的事信息整合、订单处理、支付结算、风控审核和骑手管理,核心在与技术的运用,智能调度压缩配送时长、流程监控保障服务和风控,不论是规模和效率,都是老式点餐平台无法做到的!”
“至於盈利模式,主要是商户的抽成和用户支付的配送费,由於万家主要是针对校园市场,学校附近小饭店大多处於没有外送服务或只有单独一人或两人的情况,按单抽成,將送餐分出去反而能被接受。”
“当前万家已经覆盖了滨城市区的六所高校,现在拓展部正在同剩余学校附近的商户洽谈,万家年底前的目標是將整个滨城市区的学校全部拿下。”
“数据情况刚才两位前辈已经看到了,我就不再赘述,团队方面,万家员工已经超过一千人,
所有全职员工,都按法律要求缴纳了五险一金。”
说到这里,陈临与特意加重了一点语气,並看了一眼张院长。
张院长听到后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万家现在盈利吗?”
甘佳伟忽然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