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要听听,这位让他念念不忘的才子是怎么回答“富国强兵”这个问题的。
徐杰的声音抑扬顿挫,字字清晰:“臣谨对:臣闻国之兴衰,繫於制度。太祖立国之初,法度严明,故能国富兵强。今则不然,其弊有五:一曰吏治不修,二曰税赋不均,三曰军备废弛,四曰土地兼併,五曰漕运糜费……”
姬琰越听越入神,眼中渐渐浮现出讚赏之色。
还未等徐杰念完,他便拍案叫绝:“好啊,好得很!状元就是这陆怀远了!”
立於下首的重臣们顿时一惊,纷纷动起了心思。
此子竟如此得陛下赏识,连文章都未读完就点为状元?
赵汝城等人暗自欣喜,陆临川简在帝心,日后必能成为他们在朝中的一大助力。
与清流不同,他们最缺的就是皇帝的贴心人……
高贡等人则心中暗沉,若此人真得皇帝如此青睞,恐怕日后更难对付。
姬琰迫不及待地要来陆临川的试卷,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越读越喜欢,不由感嘆道:“上天垂怜,让朕得了此人……”
赵汝城察言观色,立刻上前一步:“陛下慧眼识珠,陆临川才华横溢,確係不凡。此乃天佑大虞,为陛下送来栋樑之才!”
若是平常,姬琰並不会在意这种奉承之语,但今天听了却格外受用。
他微微頷首,眼中满是满意。
其余清流大臣见状,心中暗骂了一句:“只会进谗言溜须拍马的小人!”
徐杰见皇帝兴致正高,便適时提醒道:“陛下,还有其他考生的答卷未读。”
姬琰这才回过神来,挥了挥手:“好,卿继续念吧。”
徐杰又开始念第二名、第三名的答卷。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有力,在御书房內迴荡。
姬琰起初还认真听著,但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这些答卷虽然文辞华美,却总让他觉得少了些什么。
当徐杰念到第五份时,姬琰终於忍不住打断:“怎么都是顽固守旧之论?”
这些答卷的论述虽然各有侧重,但核心观点惊人地一致,在论述“富国强兵”时,说的都是些“恪守祖制”“效法先贤”之类的话,通篇都在强调要恢復太祖时期的制度,却提不出任何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闻听皇帝之言,清流重臣们心里“咯噔”一下,互相交换眼神,暗道不妙。
这次阅卷官虽然来自各部,但人数总归还是清流居多。
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反对变法,所以在阅卷时,自然更青睞与自己观点相近的答卷,所以除了陆临川这个例外,他们给高分的都是此类。
没想到这个倾向会让皇帝如此不满。
严顥、赵汝城、刘文焕等人不动声色地看了这些清流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陛下既然支持变法,怎会让这些抱残守缺的老顽固放在金榜前列?
自取其辱!
“继续念。”姬琰的声音里带著明显的不耐烦。
徐杰只得继续念下去。
他一连读了十几份答卷,皇帝都没有点出榜眼或者探。
徐杰的喉咙已经乾涩发疼,声音也开始沙哑。
每张卷子至少两千字,这如何得了?
往年皇帝都不会如此较真,通常直接在他们排名的前几名中选出三鼎甲。
今年怎会……这不是在为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