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皇帝特意给陆临川放了三天假,让他安心休养伤势,同时好好筹划这件国之大事。
至於昨夜擒拿匪首刘三的嘉奖,需待內阁按程序商议,后续一併论功行赏。
陆临川深以为然,毕竟此事中孙彪等南城兵马司兵丁亦有功劳,赏赐不宜单独过分突出他一人。
出了宫门,陆临川径直返回天寧寺,先去母亲李氏住的客寮请了安。
李氏见儿子平安归来,想起一事:“川儿,你不在时,梁府那边遣了管事婆子和几个下人过来一趟。”
“梁府?”陆临川心念微动:“他们有什么事吗?”
李氏神色有些复杂:“送来好些东西,说是知道家中遭了变故,略尽心意,帮补些用度。那管事婆子说话极是恭谨周到,应该是梁府夫人的意思。”
她顿了顿:“不过我和你舅妈商量了,虽说是亲家一片好意,但眼下尚未正式过门,贸然收下这般厚重的馈赠,於礼不合,恐遭人议论。咱们虽说遭了难,却也並非揭不开锅,不好平白受人这么大情分。我便做主,好言推辞,让他们原样带回去了。”
李氏嘴上虽这么说,但眉眼间还是很高兴的,显然未来儿媳妇在她老人家心里的好感已经刷满了,成亲以后当不至於有什么婆媳矛盾……
陆临川对梁府此举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考虑得这般周全,是真把他家当成了自家人。
这份情意实属难得,由此也可窥见梁二小姐的人物品格……
但他也很支持母亲的决定。
虽说在后世,傍富婆吃软饭是陆临川內心深处某个角落的终极梦想。
但在这个时代,身为男子,又是新科状元、翰林清贵,在未成婚且自家尚有转圜余地的情况下,坦然接受准岳家的財物援助,终究是件不太体面的事情……
不过,一直寄居在天寧寺的客寮,终非长久之计,得快些寻一处合適的宅子安顿下来。
舅舅李诚上午带著水生回过一趟槐树巷的旧宅。
他们將在那一片狼藉废墟中,还能找到的、未被焚毁或抢走的財物都清理了出来,打成了几个包裹带了回来。
得益於昨夜事发后不久,先后有三队官兵都曾赶往陆宅护卫或搜寻,无形中形成了保护,震慑了后续可能涌入的流民,使得宅子里还存留了不少值钱的家当。
白景明赠送的那尊贵重的端砚,竟也完好无损地被待了回来。
各类倖存下来的財货,粗略折算,竟还有五百余两银子的价值。
陆临川这些时日留意过京师內城的房价。
一套三进院落,价格大概在三百到八百两银子之间浮动。
他手头这五百多两,倒也勉强够用……
但如果要挑地段好些、位置便利、屋舍规整又带点园景致的,那价格就要蹭蹭往上涨,动輒五六百两起步。
再加上置办新家具、添补被焚毁的家什等等后续开销,手头这点钱就捉襟见肘,绝对不够用了。
好在,翰墨书局那边,《三国演义》的稿费还有一大笔没有结清,也能解些燃眉之急,支撑初期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