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以我朝目前能稳定获得的铁料与锻造技艺,製造出长期可靠、力道恆定、反覆使用不易变形失效的精密簧片,难度极大,此乃首要瓶颈!”
“下官与几位老匠师討论,初步设想,可否简化此处?”
“比如,不用簧片提供全部復位力量,而是在击锤落下后,採用一个简单的槓桿或滑轨结构,利用装填动作或射手手臂的力量,手动將其扳回待击位置?”
“这样虽可能牺牲一点射速,但结构会简单许多,更易製造……”
他语速极快,夹杂著大量专业术语和细节。
陆临川听得颇为吃力,只能抓住几个关键点,比如“简化弹簧结构”、“手动復位”、“药量试验”、“防潮盖”。
但他非常欣赏徐元鸿这种严谨务实、专註解决问题的態度。
这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陆临川又勉励了几句,便离开了研发区域。
一切安排妥当,他这才乘马车返回京城陆府。
回到府中,管家邱福早已在门口恭候。
“老爷回来了。”邱福上前行礼。
陆临川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老邱,这几日,可有人递来拜帖?”
邱福一愣。
作为陆府的大管家,他深知自家老爷如今位高权重,每日收到的拜帖、名刺多如牛毛。
他处理这些的门道早已驾轻就熟。
那些明显是攀附、无关紧要、或是地位悬殊太大的拜帖,他基本就直接筛选过滤掉了,根本不会呈报到陆临川面前,以免打扰老爷处理正事。
现在老爷突然问起,肯定不是无的放矢,必有特定目標。
邱福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著这几日经手的拜帖。
昨天!
对,昨天下午,確实有一份!
是一个自称山西钱氏商行的人递来的拜帖,落款是“钱万河”,言辞颇为恭敬,说是什么“前日家中子侄多有衝撞,特备薄礼,恳请登门谢罪”之类的话。
当时他觉得一个外地商人,就算有点钱,也不值得让老爷费神,就把帖子放在外厅案头,没当回事。
“回老爷,有的!”邱福立刻躬身,“昨日確有一位山西商人钱万河,递了拜帖,言辞恳切,想登门拜謁。”
“老奴……老奴见老爷公务繁忙,便將帖子暂存了。”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著陆临川的脸色。
陆临川並未觉得老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只是微微点头:“嗯,你现在就派人,去钱万河留的地址回个话。”
“告诉他,本官明日上午有空,请他过府一敘。”
邱福心中长舒一口气,暗道好险,幸好记起来了。
他连忙应道:“是,老爷,老奴这就去办!”
说完,立刻转身,步履匆匆地安排人去传话了。
陆临川看著邱福离去的背影,转身步入书房。
窗外的夕阳將余暉洒进房间,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
明日与钱万河的会面至关重要。
他需要好好想想,如何利用这细盐合作之机,撬动晋商庞大的財力,为国库注入这救命的活水。
整个大虞的命运仿佛都繫於这未来的十数个日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