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临川正想前去了解,点头道:“好,我过去看看,顺便嘱咐几句。”
两人离开营房,走向大营西北角那片被木柵栏严密隔离的区域。
入口处有持戟士兵把守,戒备森严。
没有陆临川亲自签发的特別手令,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
进入隔离区,只见几间库房和新搭建的木屋前,工匠们已经忙碌开了。
有的聚在一起对著图纸激烈討论,有的在简陋的锻造炉前敲打铁器,有的在摆弄著各种零件。
空气中瀰漫著木屑、铁锈和汗水混合的味道。
新来的徐元鸿,果然已经投入工作。
他身材中等,穿著半旧的工部员外郎常服,袖口捲起,露出的手臂肌肉结实。
此刻他正蹲在地上,和几个老工匠围著一块画在地上的草图,指指点点,声音洪亮地爭论著什么。
“……这燧石击发的力道必须足够,角度也得精確,不然火星引不到药锅!”
“这击锤的簧片是关键,但你们看,我们现在手头能打出来的簧片,要么力道不够,要么用几次就变形……”
“徐大副说的是,可这好钢难寻,锻造手艺也……”
“那就想办法,用叠打?或者试试不同铁料混合?”
“还有这药锅的位置,能不能再挪近一点燧石落点?”
“药引的量也得重新试,多了浪费还危险,少了点不著……”
徐元鸿一边说,一边用笔在草图上修改,完全沉浸其中。
陆临川没有打扰,静静看了一会儿。
工匠们先发现了他,连忙放下手头活计,纷纷行礼:“陆大人!”
徐元鸿这才抬起头,看到陆临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隨即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態度竟十分恭敬,与传闻中“脾气臭硬”截然不同。
“下官兵仗局副使徐元鸿,参见陆大人!”
他来到军营后,见陆大人练兵有方,所以对眼前这位能想出“燧发枪”构想的年轻高官充满好奇与敬意。
陆临川抬手示意眾人免礼:“不必多礼,诸位辛苦了。”
“徐副使,刚到营中,可还习惯?”
“条件简陋,委屈了。”
徐元鸿连忙道:“大人言重了!”
“此地虽简陋,却能让下官心无旁騖,一展胸中所学,实乃幸事!”
“下官感激不尽!”
“陆大人所构思的这燧发枪,真乃神来之笔!”
“下官昨夜研读图纸,彻夜难眠,只恨不能立刻动手!”
他眼中闪烁著狂热的光芒,显然对技术本身有著超乎寻常的热情。
在兵仗局那种论资排辈、关係盘根错节的地方,他的才能和想法往往受到掣肘,如今到了这个只看本事、全力支持研发的环境,他如鱼得水。
陆临川见他如此投入,心中甚慰:“徐副使言过了,只是一个想法,能否实现,还要仰仗诸位巧匠之力。”
“你既已看过图纸,可有什么见解或改进之处?”
徐元鸿精神一振:“燧发机构的核心,在於击锤、燧石、药锅三者的联动。”
“其中击锤的力道和復位速度,依赖於簧片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