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阻力进一步消弭。
內阁议事时,关於国债的议题也变得顺畅起来,与之前剑拔弩张的局面相比,堪称两级反转。
舆论上,经过《民声通闻》的引导和最近疯狂的造势,形势一片大好。
五月二十日,新一期的《民声通闻》准时面世。
头版头条,赫然便是公债署正式掛牌成立的消息,以及最重要的公告:国债將於六月初一,在京师新设立的“公债交易行”正式开售。
公告详细列出了认购方式、地点、面额、利息以及兑付细则。
这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京师的街谈巷议中掀起滔天巨浪。
京师上上下下都沸腾了。
这样的舆论热潮,今年在京师已经是第三次上演了。
第一次是二月份的科举舞弊案和陆临川那篇石破天惊的《六国论》。
第二次则是围绕国债的激烈爭论和对陆临川铺天盖地的攻訐。
而这一次,风向彻底转变。
经过《民声通闻》连篇累牘、深入浅出的解释,以及街头巷尾说书先生、报童们不遗余力的宣讲,京中百姓几乎人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种叫“国债”的东西。
朝廷借钱,有借有还,到期还有利息。
晋商们的认购谈判进展得也十分顺利。
在钱万河的牵头和细盐经销权这块巨大蛋糕的诱惑下,最终有十二家实力雄厚的晋商参与进来,共同认购了近两百万两的国债。
不过,出於带动市场氛围和规避风险的考虑,他们商议后决定將认购份额分作三到六期投入。
在公债交易行开张后分批购买,营造出一种持续火热的假象,以带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跟风购买。
这些开钱庄票號起家的巨贾,在操纵市场心理方面,確实有著精明的头脑。
但陆临川始终坚守著一个底线:绝不去打贫苦老百姓那点救命钱的主意。
这也是他將单张国债面额定为十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数额,约相当於后世一万元人民幣购买力,足以让家境贫寒者望而却步,也能有效防止赌狗在听到舆论造势后押上全部身家。
这样,无论外界如何疯狂鼓吹“稳赚不赔”,也难以影响到真正的底层百姓。
经过初步估算,六月初一首日开售,仅凭晋商们承诺的首批认购额,加上勛贵、宗室购买的部分,或许能筹银三十万两。
若一切顺利,形成正向循环,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通过十八期到三十六期的持续发售,才能將这六百万两国债全部拋售完毕。
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节奏。
当陆临川將晋商认购百万两、首期预估三十万两的消息密奏入宫时,皇帝多日阴沉的脸上终於露出了笑容,甚至开始与户部、兵部盘算起这笔救命钱该如何分配。
多少解送陕西,多少留作新军粮餉……
內阁议事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若不考虑未来还钱的压力,这似乎真成了一种合理利用国家信用向民间筹集巨款的巧妙手段。
在舆论狂潮的席捲和一片大好的形势鼓舞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六月初一的到来。
……
就在京师上下为国债之事热火朝天之时,奉命剿匪的燕国公,也带著精心挑选的五千京营精锐士卒出了京城,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清剿行动。
为了確保此役成功,挽回顏面並立下军功,郑杰將自己麾下几位信得过的勛贵子弟和將领都带了出来,其中最受倚重的是泰寧伯范毅。
儘管对陆临川当日在御书房那番“慎重”的警告丝毫不以为意,出兵前,他们还是做了一些准备。
研究过顺天府提供的的匪情匯总,也派出过斥候进行初步侦察。
京师附近的山区,大小土匪约有二十余股,零散分布。
其中最大的一股,盘踞在密云县以北靠近长城边墙的雾灵山深处一处险要寨子里。
沿途乡民畏之如虎,传言这股土匪有近五百之眾,凶悍异常,是京畿匪患的源头之一。
郑杰闻讯,立刻拍板:“擒贼先擒王!就先拿这雾灵山的开刀!把这最大的一股剿了,其余小鱼小虾,听到风声自然望风而逃,不战自溃!”
战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战术显得多余。
五千装备精良的京营健儿,去打五百藏头露尾的山匪,怎么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