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谋利(求月票)
从当下日本的局势来看,著实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德川幕府秉持开国理念,而倒幕派却主张“尊王攘夷”,意图回归闭关锁国的状態。
然而,戏剧性的是,倒幕派一旦取得胜利,便迅速转变方向,宣布继续推行开国政策,甚至加大力度,开启了明治维新。
这般突如其来的转变,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但徐煒细细思索后,洞察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原来,造反派与执政派分属不同派系,確切地说,造反派並未成功登上中央舞台,实现对日本的全面掌控。
像长洲藩、萨摩藩等,皆是推行了一定革新举措的实力派大名,所谓的“尊王攘夷”,不过是他们起兵造反的託辞罢了。
然而,在成功打倒幕府之后,各家大名谁也无法脱颖而出,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建立起新的“幕府”统治。
况且,日本各地仍存在大量德川幕府的藩臣,更不用说还有列强在一旁虎视。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倒幕派的精英团队迅速举起明治天皇的大旗,果断拋弃各大名,废除幕府制度,甚至大刀阔斧地进行废藩置县。
这情形,就好比刘邦、项羽推翻秦朝后,义帝突然崛起,不但罢免诸侯,还实现了天下一统,
实在是荒诞离奇。
“確实够离谱的!”徐煒不禁摇头:
“不过仔细想想,日本国內有大名、德川诸侯势力盘根错节,外部又有列强环伺,新政权若想实现平稳过渡,也只能团结在天皇的旗帜之下。
或者说,以天皇的名义凝聚日本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建立华族制度来缓和藩镇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形势而言,魏国只能选择支持幕府,压制倒幕派,在魏国的协助下,推动日本缓缓进行改革。亚洲的发展空间已然有限,容不下第二个工业国,尤其是像日本这样拥有两三千万人口的国家!”
“保护幕府、控制幕府、团结幕府!”徐煒喃喃自语,“儒家社会的支柱已然倒下,魏国必须挺身而出,成为新的擎天柱,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剎那间,徐煒脑海中浮现出儒家联盟的构想,或者说是由魏国主导的东方秩序。
儒家思想的確具有诸多益处,不仅能够在魏国调和各省移民之间的矛盾,降低社会衝突,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外交手段加以运用。
日本和朝鲜不仅距离魏国较远,而且文明程度较高,想要实现兼併並非易事。
对于越南,魏国只需保留红河三角洲地区即可,其余部分则可考虑纳入魏国版图。
到那时,魏国將雄踞中南半岛,兼併寮国、柬埔寨、越南南部,甚至连暹罗,或许还有缅甸,
都在考虑范围之內。
以三国为辅助,魏国为主导,重新构建亚洲秩序。
换言之,魏国將取代大清,成为新的天朝上国。
如此一番思索之后,徐煒突然觉得“魏国”这个国號略显草率。当初取名时,仅仅觉得好听,
如今却觉得不够大气磅礴。
而那些旧有的大一统国號也不太合適,总不可能用“英”或者“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