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咱是皇帝,能跟女婿抢食吗?
三月的夜晚还是很清冷的。
朱静端为胡翊披上寒衣,而后侍立在书桌旁,为他研墨。
沙沙的研墨声响,在耳边轻轻的摩著,十分治癒人的耳膜。
秉烛夜书,又有美妻相伴,这份奏章写的苦一点也就无妨了。
终於书写完毕,胡翊长出一口浊气。
他一把將朱静端拉到怀里来,双手搂著她纤细的腰肢,將下巴搭在她柔软的香肩,轻轻吸入一口沁人的体香。
朱静端早已习惯了胡翊的大胆。
这个傢伙,在外时一本正经。
回到家里,只有她们二人在的时候,就十分的——
朱静端一想到这些,不知不觉又羞红了天鹅颈。
但是,对於胡翊的大胆,她並不抗拒。
用他的话来说,这叫“二人世界”。
朱静端还挺盼望过这样的二人世界的。
自己的郎君,明显与別人不一样,总是能带给人一些清新脱俗的东西。
胡翊就伸了个懒腰,打著哈欠说道:
“我想洗澡了。”
“嗯,那你去洗。”
胡翊挽著朱静端的腰,一把將她抱在怀里,然后笑著调侃道:
“有没有听说过一句古话,夫妻洗澡要一起,洗澡一起洗,日子美唧唧。”
“我怀!”
朱静端唻了一口,娇羞著白了胡翊一眼。
但是她越2,胡翊就越兴奋.
转过天来,胡翊早早的就爬起来。
穿越古代,这样慢节奏的生活哪里都好。
就是要上早朝,天不亮就要起来。
可算是要了老命了!
这又令胡翊想起了原来上学的时候。
天不亮就要到学校去,尤其到了冬天,数九寒天的离了被窝他真的能死。
今日的事比较多。
两个月未到东宫去了。
老虎离了京,不知道底下那帮猴子们是否安分?
胡翊先去詹事府点了个卯,找到门大夫吴琳,將东宫近日的进出记录、违禁情况查了一遍。
然后將李希彦和王禕叫来。
太子最近的课时有没有增加?
读的都是什么书,浙东那一帮子有没有不安分的情况?
將这些都过问了一遍下来。
胡翊发现,宋濂最近又不太安分了。
这老小子,又在推行他的那一套,想试图影响到未来的国之储君。
宋濂的这套东西,归根结底,就是主张仿照宋朝的制度。
以文臣为重,依託文臣治理天下。
至於武將们,兼併天下时,任用他们衝锋在前。
等到开国后,打天下变成了治理天下,就要削弱武官们的权位。
宋濂就建议以文制武。
武將们要听从文官调令,理由是防止武將坐大后反叛。
这些话也就是没叫胡翊听到。
不然,高低得给他几个嘴巴,叫他涨涨记性。
明中后期,军权归於兵部。
皇帝失去了兵权,再没有掌控朝堂的能力,导致被文官们架空。
嘉靖甚至居住在西苑,都不敢住进皇宫。
正德帝居然要靠给自己下旨,封自己为大將军才能执掌部分兵权。
这在当时是无奈之举,却被后世文官们扭曲,把他写成了个昏庸的奇皇帝。
皇帝若有兵权在手。
你来架空一个试试?
既然做了朱標的大姐夫,有些事胡翊该管就要管。
没过多久,朱標也起来了。
胡翊先过去察看朱標的面色,然后为他把脉。
从昨日两剂大承气汤下肚后,朱標气短的问题已经有所改善。
“姐夫,怎么样?”
朱標现在也很关切自己的身体,毕竟肺癆病可不是小事。
胡翊就点著头说道:
“气短的症状见轻,开始好转了。”
一听说病情开始好转,朱標当下心中欢喜,开心地对胡翊说道:
“我就知道姐夫这双妙手,什么病都不在话下。”
有个姐夫守护在身边,真好啊!
朱標今日的安全感满满,全都是胡翊给的。
诊断完病情,二人一起上朝去。
走在路上,胡翊便提起了宋濂的话题,开口问道:
“我不在的这俩月,宋师这个少詹事掌管东宫,你还好吧?”
若是別人问,朱標当然会称讚宋濂管得好。
谁叫他拜师了呢?
当时有皇帝和皇后作证,大堂上掛著孔圣的画像,又有“天地君亲师”的条幅加持。
朱標还是当场磕头拜的师。
他又岂能说老师半个不字?
可是在姐夫面前,就不必隱晦了,朱標就开口道:
“宋师教课时,总是藏有私心,我已不是那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了,他却总欺我不懂得这些。”
胡翊笑道:
“他拿你当做普通人家的懵懂孩童了。
可你是帝王家的储君,从小接触到的,又岂是普通孩童能够触碰到的?”
朱標显然也不想被这样持续的灌输。
但宋濂是他的老师,做弟子的没有能够逆老师的。
毕竟將来的史书,都是由文人们书写记录的。
一个人在后世的名声,最终会变成文人们笔下记载的那样,而不是你本身。
见朱標为此而苦恼,胡翊也就出主意道:
“那我敲打敲打他吧。
这两月,只排他两天课,把他原本的课时夺过来。
我命人教你帝王心术和《孙子兵法》、《太公六韜》这些兵书如何?”
朱標被胡翊逗笑了,捂著嘴偷笑道:
“姐夫你好狠。
你这是要把宋师气死啊!”
別看朱標嘴上说的好听,心里早已是乐开了。
宋濂这个人,別人治不得,胡翊却是一治一个准。
尤其是把宋濂的课时都夺了,还安排专门讲解兵书。
这不就是在当著宋濂的面,贴脸嘲讽吗?
朱標当然是同意的了,他现在肉眼可见的开心,笑著开口道:
“姐夫,此事成了我送你件礼物。”
二人一前一后进了奉天殿。
他们今日来时,大臣们都已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好了,皇帝马上就到。
朱標来到龙案前站好。
胡翊则是来到汪广洋身边。
今日康茂才不在朝堂上,华云龙派去驻守北京,胡翊就理所应当的站在了第一排。
汪广洋看到胡翊站在自己身边时,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们,今日看到太子殿下和胡翊一起迈步进殿,更是心中羡慕得很。
能够与太子殿下如此同行,只落后一个脚步,可见太子对其的信任了。
要知道,就连身为太子老师的宋濂,都不敢凑得这样近呢。
胡翊才刚站下,这时宋濂立即过来拜见。
自己的顶头上司在此,又是两个月未见。
宋濂还是知礼数的,过来躬身拜道:
“属下见过附马爷。”
胡翊淡淡的点著头道:
“宋师日渐消瘦了,本官看在眼里心疼啊!”
宋濂还只以为駙马爷是在关切自己,自以为最近在东宫所做之事,駙马没有微词。
遂就回到朝班中,心下变得轻鬆了许多。
他却不知道,胡翊说他日渐消瘦,是在准备接下来给他上眼药呢。
胡惟庸衝著胡翊打了声招呼。
李善长、杨宪等人都投来了示好的目光。
不久后,朱元璋也来了。
“处州的事已查了个清楚,駙马,你来展开说说吧。”
胡翊当下便出列,取出早已写好的奏章,当著诸位大臣们的面念了一遍。
黑市的覆灭、宝钞运行受阻的问题,其实大家並不关心。
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后面统计处州所杀之人的数字。
“臣启陛下。
此次处州宝钞一案,最终诛杀32805人,诛灭17家处州大族、106家当地士绅小族。
臣倚仗陛下所赐天子剑与旨意,擅杀处州七品以上官吏34名,八品以上官吏148名,诛杀县吏、府吏、衙役之数更甚。
臣今日奉还天子剑与陛下所赐符验,恳请陛下降罪。”
此话出口,朝堂上那些官员们,一个个是膛目结舌。
附马这一趟下处州,几乎把处州士绅们杀了三分之二。
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朝堂上不止有祖籍在处州的官吏们。
还有金华府、台州府等地的官员。
胡翊哪天若是再心血来潮,到他们的祖籍上去查一遍,还不把他们的家族势力全部清扫个乾净2
这下朝堂上人人自危,不少官员的脸色发白,开始变得很难看。
朱元璋坐在龙位上居高临下,看著这些脸色发青、发白之人,心下暗暗的发笑。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女婿此番下处州,办事得力,他极为满意。
当即,朱元璋便收回天子剑和印綬,面带著笑容开口说道:
“駙马何罪之有呢?
你的权力是朕赐予的,此番做事又极为得力,宝钞已在处州重新流通,且是畅通无阻的。”
朱元璋便开心地道:
“传朕的旨意,赐駙马庄田五百亩,黄金五百两,白银三千两。
特赏赐宫中骑马。”
这次不再加封胡翊官职了。
其实昨夜拥著朱静端入眠前,二人也一起盘算过。
胡翊当时就提到封赏的事,说自己的官职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朱静端也叫他方一升官,一定想办法辞官。
目前胡翊身上的这些官位,已经很足了。
他的功绩大不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
不可能再加封武勛,与这些开国功臣们齐平。
也不可能取代李善长、杨宪、刘基这些人的位置。
反倒偏安在东宫,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东宫不必每日上朝,又不会过多参与到朝堂上的爭斗。
最关键的是,胡翊还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今日朱元璋果然是赐庄田和金银,又给加了一项可以宫中骑马的殊荣,这就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