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 第143章 急性阑尾炎,大明第一堂开腹手术

第143章 急性阑尾炎,大明第一堂开腹手术

第143章 急性阑尾炎,大明第一堂开腹手术

这还是胡翊第一次张口要钱,办的也都是正经事。

按说,朱元璋得给。

但现在的大明国库,其实並不富裕。

相比惠民医局来说,朱元璋还有许多更加重要的事等著他去做。

淮北的水灾、四川的地震,都待朝廷賑灾。

收復北方后,接连战乱过后所带来的重建、流民安置问题,也需要大量的银两。

这让朱元璋感到很为难。

他斜警了胡翊一眼,目光垂下良久后,抬眸问道:

“这事儿急吗?”

胡翊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事儿应该不好办。

很显然,朱元璋感到了为难。

“岳丈,我只是有这个想法,若是为难的话,再往后推一推。”

朱元璋点了点头,並未跟胡翊客气。

他又回到藤椅上,一手扶著额头,显得极为头疼起来。

“再给咱扎两针吧。”

胡翊又过去为他放鬆穴位。

朱元璋躺在藤椅上,心里觉得这个皇帝真是太难当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如今整个大明的疆域在不断扩充,需要费银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

又因为是开国,他先前免了许多地方的赋税,而且是三年、五年的减免。

大明开国之后,天下的土地还未丈量过,收上来的税其实並不足额。

(请记住.com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缺钱缺到他脑仁疼。

一边享受著女婿带来的放鬆,朱元璋转念一想,这小子心里那么多的鬼点子。

何不问问他有没有什么主意?

“女婿,大明现在极为缺钱,你有何想法吗?”

缺钱的法子,胡翊之前就为他想过。

开海禁!

其实就这么简单。

管制民间的私自出海贸易,转为大明官方出海交易。

大明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物產富饶。

將本国的货物运出,可以赚得至少六七倍的利润。

胡翊便又旧事重提。

但是很显然,朱元璋对於开海禁的事还有牴触。

虽然经过胡翊上一次的劝说,已经有所鬆动。

但这个老农民,在做了皇帝以后,对商贾之事照样是深恶痛绝的。

他本就不喜欢商人,更何况是让大明对外经商呢?

不过,朱元璋给出的理由却不是这样。

他嘆息著说道:

“出海,咱就要造大船,非几年之功不能造成。

如此一来,又要徵调许多役。

元末的战火延续至今,咱手下兵將们至今还在北伐,

百姓正是休养生息之际,不该再增添如此多的负担给他们了。”

这一点倒也没有说错。

朱元璋到底是爱民的。

“过几年,再等等吧。”

对於朱元璋的保守,胡翊倒也能理解。

但挺过这阵阵痛期,其实大明会发展的更快。

胡翊倒也没有继续劝他。

朱元璋叫他回去想想別的法子,毕竟他的鬼点子多。

若能缓解大明財政上的困难,再好好的给他记上一功!

第二日,到了朝堂上。

文班之首,依旧缺著丞相。

武班,则站立著常遇春、汪广洋。

胡翊紧隨其后,常遇春时不时的回过头跟他閒聊起来。

一会儿功夫,皇帝上朝来了。

“駙马,朕令你昨日到李相府中去为他诊治,结果如何?”

胡翊出列启奏道:

“臣启稟陛下。

李相所得病症,乃是血虚加之体虚,

他早年跟隨陛下,辗转南北,为大明付出的辛劳实在是太多了,导致损形劳心。

如今的李相需要在家中静养,这病症发作之时,轻则行动困难。

重则隨时会要命。”

胡翊说罢,差事就办完了。

他又缓缓退回武班。

朱元璋在龙椅上沉重的点头,十分不舍的模样,无奈嘆了口气道:

“朝中真是缺不得李相啊!”

胡惟庸这时候也很识趣的站出来,躬身请奏道:

“陛下,李相今日又有本章到来。

他如今已是瘫臥在床榻,不能动弹。

恳请陛下准他辞官养病,颐养天年。”

朝堂上,大臣们彼此面面相。

有那些不知道內幕的,都在心中盘算著,这好好的李相怎么突然就不能行动了?

当真病重成这样子?

朱元璋还在龙椅上故做姿態:

“李相告老辞官,实在是叫朕难以割捨。”

胡惟庸又道:

“陛下,李相再三请求您恩准,您就准了他吧。”

朱元璋又適时的拿眼睛向胡翊这边警来,鼓动了一下眼珠子。

胡翊接到示意,立即又出列奏道:

“陛下,李相劳苦功高不假,陛下再如何捨不得他,也该放他回去告老了。

臣请陛下体谅功臣!”

胡翊这带头一拜,常遇春和胡惟庸立即跟上了他的脚步。

朝臣们看明白了,也都一起请求。

朱元璋这才勉为其难的道:

“既如此,准许李相告病辞官。

他是咱们大明开国的功臣,朕要好好的赏赐他金银、田土,奖赏他的功绩。”

说到此处,朱元璋点名陶安,开口说道:

“陶学士,散朝后到华盖殿来找朕,详擬一道赏赐的文书。”

说罢,他又对身边的朱標说道:

“太子听旨,由你带上礼物去相府,亲自代朕探望李相一番,以示关切。”

这事儿便安排下来了。

朱元璋对於李善长搞酒池肉林,违反禁酒令、

安插朋党、毒杀大臣、藏污纳垢这一系列的问题,並未加以处置。

看起来,他把这些罪名都给这老东西攒著呢。

胡翊心中暗暗想到,自己这位老丈人,在做了两年皇帝后,终於开始蜕变了。

以前的朱元璋,是一个藏不住愤怒,时时刻刻会被激怒、爆发怒火的人。

但他现在学会了隱忍。

学会了喜怒不形於色。

如今,城府是越来越深了。

批准了李善长辞官,丞相的位置便空缺下来了。

朱元璋开口便文问道:

“李相告老,何人可做丞相?

诸卿,你们举荐何人啊?”

朝堂上,浙东文官们蠢蠢欲动反倒是淮西派系不急著去爭,他们反而显得很淡定。

朱元璋一双虎目扫过了朝堂上诸臣子们,將他们每个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

杨宪显得极为兴奋。

胡惟庸很淡定。

陈寧、涂节、滕毅这些淮西党,闭目养神,一点想要动作的意思都没有。

反倒是浙东这边,一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站出来举荐官员。

朱元璋便將目光扫向胡惟庸,问道:

“李相辞官,可曾说起他的接班人选问题吗?”

胡惟庸又一次站出来,递上一本奏道:

“陛下,李相有一本荐举的奏章,推荐陕西参政汪广洋大人接任丞相位。

帮助陛下处理朝政。”

淮西集团一致推举汪广洋。

浙东集团一致推举杨宪。

朝堂上的口水战又开始了,看起来,这个继位人选还要再议论几天才能得出。

散朝后,胡翊便跟著朱標商议起来。

就定在明日开始施粥,下令搭建粥棚。

年关將至,南京虽未飘雪,却下起了冬雨一夜寒风呼啸,乾枯的梧桐叶落满了城中街道。

今日一早,胡翊便和朱静端乘著车驾进宫。

胡翊今日穿上了袍,朱静端披上狐裘披风,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冬日的严寒。

坤寧宫里。

马皇后和儿子们围坐在一起,烤著炭火。

见她冻得瑟瑟发抖,脸色发白,胡翊有些担心。

朱静端適时地开口道:

“娘,您这次生產完,伤了元气,要不今日还是女儿带著弟弟们去吧?”

马皇后却极为坚持,笑著说道:

“孩子们毛手毛脚的,我不放心。”

她拨弄著铁盆里烧得火红的炭,一边摁住玩闹著的朱,传授起了自己的心得。

“你们別看散衣这件事儿,看著小,其实里头也有门道呢。

真要出了城,看见一堆一堆的穷人,就一件一件的往他们手里塞寒衣,那多半是发不准的。

定然会有人冒领。

他们有衣裳过冬的人占去了衣,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穷困之人,可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故而是不能乱发的。”

朱棣就很认真地问道:

“娘,那寒衣应该怎样发,才发的准呢?”

马皇后就笑著说道:

“先要看人的眼睛,有些人的贪婪,从眼睛里就看得出。

真正挨冻的人,极其渴望得到一件寒衣,那个直勾勾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朱静端点著头,马皇后就又说起道:

“其次,看面相。

吃不饱、穿不暖的人,精神萎靡不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胡翊尝试著总结了一下:

“这需要阅歷。”

“对。”

马皇后眉开眼笑道:

“说来都是阅歷,等你们这些孩子们长大些了,见到的事儿多了,自己就会清楚。”

他们在宫里等了一会儿,朱標过来了。

皇后、太子,公主、皇子还有駙马。

一起去城外散寒衣,施粥、义诊。

胡翊背著他的药箱,叫来了崔医士和徐医士,又从太医院调了三十名医士出来。

他將医士们分派到南京城的各处城门,大家就都忙活起来。

铅灰色的云层,笼罩著南京的城墙,寒风中夹杂著细雨,劈打在所有人脸上。

才刚出来没一会儿,胡翊的脸上便冰凉的没有知觉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落难霸总亿人欺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四合院:抽暴易中海,踹翻贾张氏 穿七零,斗极品,改嫁随军生三宝 渣夫想抬平妻进门,我转头做他后娘 听心声,吃大瓜!真千金引爆豪门 长生修仙,与龟同行 灭我全族?弃守帝关,化禁区之主 让你淘金,淘金懂吗!你用车拉? 七零,改嫁温柔残夫是个偏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