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討论更加激烈,当有人提出要建立全球资料库时,会场短暂安静下来。
几个理事国的代表们各自低头翻阅文件,表情严肃而认真,无人立即回应。
阿美代表率先打破沉默:“我们需要明確框架的法律边界,比如第17条提到的跨国应急响应,其权限范围应当如何界定?”
华国代表接著发言:“我方始终秉持开放態度,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交流经验,但必须强调的是,任何国际框架都应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
然后,其它方也发表看法。
“作为折中方案,建议先建立非强制性的专家联络网,共享基础研究规范。”
“这远远不够,如果未来出现全球性异常事件,缺乏强制力的框架將毫无意义。”
散会后。
各国代表三三两两离开会场,脸上带著不同的表情,一位大毛外交官对媒体说:“现在谈全球框架?等我们搞清楚西伯利亚那个节点能做什么再说。”
阿美代表快步走向电梯,脚步匆匆,华国代表则被第三世界国家代表团围住寒暄,气氛融洽而友好。
隨著討论的结束,b站某up主也將会议內容发布到了网上。
“没想到我也有一天能参加联合国的会议。”
“以后简歷可以加一笔了。”
“我们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想合作?拿技术来换。”
“这件事应该会通过吧?合作共贏也没什么坏处啊。”
“没坏处那总得有好处吧?合作研究是要付出经费的,大部分国家根本就没这个钱,
也没这个实力去研究,到头来还是那几个国家费精力。”
“主要是修正节点太散了,而且经过非洲老黑的操作之后,说明节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修正这个现象。”
“那为什么真海就进行了合作了?而且还严格控制了周边。”
“影响更大唄,还能是什么,修正是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就目前来说,没人能证明自已摸到了能够触发修正的科技门槛,別看闹得热闹,对现实的影响真的很有限。”
“那以后的呢?提前通过的好处,就是有一个框架行使,不然到时候乱起来才想著限制,就迟了。”
“说实话,联合国有用,但又没那么有用,真整出了大事,还不是那几个国家托底。
2
“最后肯定还是会通过的,如果看完up的內容,就会发现目前是这个提案有问题,里面的一些细节偏向性太明显了,等后面肯定还会再进行新的提案。”
会议持续了好几天。
提案最终没有被否决,而是交由专家委员会进一步研討。
换句话说,提案被暂时搁置了,等待进步一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