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过去的残影
海面上,那转瞬即逝的模糊轮廓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粼粼波光和远处渔船的剪影。
礁石上,风声和海浪声似乎都静默了一瞬。
赵编辑和小林谁都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望著那片空无一物的海面,仿佛要穿透那片蔚蓝,找回刚才那转瞬即逝,难以名状的景象。
赵编辑用力眨了眨眼,又揉了揉眉心,试图驱散那点残留的视觉印象。
他看向小林,对方的目光也从海平线收回。
“编辑,你刚才也看到了,对吗?”
赵编辑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看到了又好像没看清,太模糊了,像隔著一层水汽在看一幅画,画本身还在晃。”
“我也一样。”小林的目光依旧锁定著那片海域。
赵编辑重复著,眉头紧锁,“那会是什么?海市蜃楼?可这季节,这天气不太像典型的蜃景条件。”
他抬头看了看晴朗的天空和稳定的海风。
小林沉默了几秒,目光缓缓转向码头中心那片依旧被专家和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的区域,那里是渔民打捞起“又新又旧”之物的现场。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所以不是错觉。”赵编辑长长吐出一口气,“我们两个,在同一时间,看到了同一个无法解释的光影现象。”
小林:“若是和『歷史真相”有关的事,那么刚才看到的,极大概率就是真的。”
“秦始皇——·徐福——”赵编辑喃喃自语,“难道刚才那模糊的轮廓,是两千年前的船影?寻仙船队的残影?”
“无法確定,但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片海域,时间如此接近,很难用巧合解释,那个打捞上来的东西,它新得反常,刚才看到的景象,旧得模糊却真切,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关联。
“还有那个人影,如果它不是老余眼,那它是什么?一种特殊的投影?某种能量残留的显现?”
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思索。
“不过触发点是什么?是那个打捞物本身?还是某种我们尚未察觉的环境变化?或者—是“关注”本身引动了什么?以前渔民们怎么没提过?”
“也许不是没人看见过,而是看见了,要么没当回事,觉得是眼,要么像老余这样说了,但没人信。”
小林环顾四周,目光扫过繁忙的码头,停泊的渔船,远处正在施工的滨海步道工地。
现在,他们需要搞清这种现象是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就在这时,赵编辑的余光警见礁石下方靠近码头的阴影处,一个穿著小背心短裤,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正蹲在那里,用木棍在湿沙地上捣鼓著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
他立刻调整了表情,换上温和的笑容,和小林一起朝那个小男孩走去。
“嘿,小朋友!”赵编辑他蹲下身,保持著距离,“在抓小螃蟹吗?收穫怎么样?”
小男孩抬起头,小看了看他们手里的相机和本子,只是点了点头,指了指石缝里一只正在慌忙逃窜的小螃蟹。
赵编辑:“问你几个问题好不好?
小男孩头也不抬说道:“问什么?”
“你经常来码头这边玩吗?”小林也蹲了下来,语气平和。
“嗯!我爷爷的船在那边!”小男孩指了指停泊区的一艘小渔船,“我放学了有时就来。”
赵编辑:“那你在这码头,有没有看到过什么特別奇怪的东西?比如在海面上,看到过像船,但又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大轮船的东西?模模糊糊的,像影子一样?或者在那边的大石头上,”
他指了指老余目击人影的礁石,“看到过穿著奇怪衣服的人?”
小男孩歪看头想了想,似乎在努力回忆。
“船啊?”小男孩喃喃自语,忽然眼睛一亮,“哦!昨天晚上。”
“昨天晚上?”赵编辑和小林对视一眼,这正是老余看到人影的后一天,时间点如此接近。
“嗯!我跟我爷爷来码头,他要去修网,我在那边等他,”他指了指防波堤另一侧,“就看到海那边,雾里面,有好多大船!”
“好多大船?”小林追问,“什么样的船?像你爷爷那样的渔船吗?”
“不像!”小男孩摇头,用手比划著名,“好大好大,有好多好多层,上面还有像大房子一样的东西,帆也好大好大,但是模模糊糊的,看不太清楚,而且就一会儿,雾散开一点点,就没了!”
赵编辑重复道,“昨天晚上没有雾啊!你確定吗?”
“確定啊!”小男孩用力点头。
“你一个人看到的吗?”小林追问。
“嗯!”小男孩点点头,“我在这里看小鱼,一抬头就看到了,我喊爷爷来看,可是爷爷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没了,爷爷说我看眼了,是灯塔的光,才不是呢!灯塔在那边!”
他指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小男孩关於“舰队虚影”的描述,瞬间將老余的“人影”,他们目睹的“船影”以及那件神秘的打捞物串联了起来。
一股强烈的求知慾和发现重大线索的激动驱散了所有犹豫。
赵编辑目光灼灼地扫视著整个码头区域。
“现在这『光影现象”的线索,可能比中心区那个打捞物本身更关键!而且是咱们独家的!”
小林点头,思路极其清晰:“需要更多独立目击者,需要时间,地点,形態的交叉印证,码头范围不大,核心区域被封锁,但外围还有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