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建奴来了!
在眾人各异的目光中,黄尊素徐徐说:“要是以前,这样溢价收购羊毛,肯定是亏的,你们供销社就是赔钱赚吆喝。
但是一切问题在生產力面前都迎刃而解。
生產力升一个台阶,就生產效率就会翻著跟斗往上涨。以前羊毛不值钱,因为处理它几乎全靠手工。
效率最低的就是手工,因为在生產过程中人工是最贵的。”
孙承宗故意问:“人工是最贵的?难道不是羊毛、丝茧等原料之物吗?”
其他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人在大明是最贱的。
大明眾多工场,还有修建营造,很多都是工役,就是徵发来的百姓,服役,不仅不用开工钱,还自带乾粮。
里面有开工钱的工匠,但那都是技术工,相当於工头或者技术指导,人数最多、埋头干活的还是那些工役。
这些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值什么钱,怎么能说是最贵的?
黄宗羲解释道:“愷阳公,人工成本不能这么算。朝廷把百姓青壮以役杂役徵发来,用来做工,那他们就不能去种田,田地会荒废。
对於朝廷来说,意味著部分田地收不上田赋。
这个算不算成本?”
孙承宗、黄尊素和喻安性点点头,马世龙、尤世禄等人面面相。
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黄宗羲继续说:“什么叫生產力提升?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一年只能种五亩水田,出產十石粮食。
又或者说,一个女工一天能织十尺布..
这叫生產力。
生產力提高,也一人一年可种五十亩水田,出產一百石;一个女工一天能织一百尺布...那么其它成本,耕牛、稻种、肥料、都是固定,但是一个人的出產却十倍增加,成本相对下降到两成或一成半。
这也叫效率提高。
羊毛生產也是这个道理。以前羊毛不值钱,因为它靠手工製作,出產的羊毛呢绒质劣价高,一角钱收一百五十斤羊毛,肯定是亏了。
但是羊毛送到天津,那里的羊毛呢绒厂用的是水力机器,效率是以前的五倍,成本也跟著降低...出產的羊毛呢绒不仅质优,价格还不贵。
晚辈听说陆海军少校秋冬军装,用的就是羊毛呢绒,供不应求啊..:
听到这里,大部分人都听懂了。
简单就是以前不值钱的羊毛,海运到天津,用什么机器製成羊毛呢绒,卖得火得很,光陆海军的军装需求就供不应求,自然就值钱了。
管事呵呵一笑,“那小的就放心了。我就说了,这世上就没有亏本的买卖。
亏本的买卖,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
继续逛。
看到卖羊毛的络绎不绝,卖牛羊的少。
军需局和燕山商社收购站的人解释。
“而今刚开春,草原上的牛羊等牲口,刚熬了一冬,正在拼命地吃草长。现在的牛羊等牲口,都很瘦。
且牛羊马匹,开春后母牲口多有怀身,等著春、夏季吃草进补,初秋生下幼崽,繁衍畜群。
蒙古人部落,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此时卖牛羊。
不仅不卖,还特別小心,不敢胡乱迁移,生怕怀身的母牲口流產。到了初秋,牛羊幼崽產少了,来年整个部落都有可能挨饿。”
黄尊素突然冒出一句,“原来如此,皇上定春季在滦河、辽河举行操演,圣意高瞻远瞩!”
孙承宗和喻安性对视一眼,知道黄尊素话里的意思。
此时蒙古各部落都十分小心,不敢大动干戈。
皇上选在此时对林丹汗以及亲近建奴的巴岳特部用兵,真的了一番心思。不管战果如何,滦河、西辽河河套地区的喀喇沁、內喀尔喀以及察哈尔部,都会被波及连累。
参与战事的部落不用说了,就算中立的部落,为了避开烽火,不得已赶著羊群牛群向远处迁移,怀孕的母羊和母牛可能流產的会增多,就会造成连锁反应...
继续逛了一圈,转到东市,看到这里人头涌动,来自喀喇沁、內喀尔喀、察哈尔等部的蒙古人,晃动著装有银圆的袋子,挥舞著通用商票,在一家家棚子里的商铺转悠,挑选著心仪的商品。
集市小吏介绍。
“东市是专卖东西的,三分之二是供销社的摊铺,三分之一是燕山商社的摊铺。
供销社主要卖布、丝绸、盐巴、白、茶叶,燕山商社主要卖药材、陶器、瓷器以及酒水..
“没有铁器和粮食?”黄宗羲突然冒出一句。
集市小吏连忙赔笑地说:“公子,现在边关谁也不敢卖这两样,会杀头的。”
“这里好像也没看到东珠、人参、貂皮等辽东特產。”
“没错,这些辽东特產现在严禁收购。建奴实在没法了,就只好低价转卖给蒙古人和朝鲜商人。
蒙古人和朝鲜人多半还是要卖给我大明。这些东西归供销社收购,价格压得极低,反正你爱卖不卖。
於是蒙古和朝鲜商人也不愿意收这几样.::”
眾人点点头。
大家都参加平辽制置局的学习会议,都知道这是剪断建奴的经济来源,摧毁他们购买粮食和铁器的经济能力。
黄尊素把孙承宗拉到一边,轻声说:“愷阳公,锦衣卫都尉司以及镇抚司密报,大同等关口,
有大批的人参、貂皮和东珠流入,跟晋商有关。”
孙承宗眉毛竖了起来,双目怒瞪。
这是建奴借道漠南蒙古,把人参、貂皮、东珠等辽东特產卖给晋商。
这些神通广大的晋商,足跡遍布漠南漠北,什么都敢收,也什么都敢卖!
“这些唯利是图,背国忘义的小人们!”
“愷阳公不要声张。皇上只是叫晚辈私下跟愷阳公说,心里有数,把蓟州、山海关以及辽东海面管好就好。”
孙承宗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老夫体谅皇上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