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传教士,你们要好自为之
福建福清城朱紫坊芙蓉园。
这是前首辅叶向高的別业,今日这里丝弦声声,乐曲飘飘,好不热闹。
过往的百姓听到声音忍不住抬头看去,站在那里羡慕地议论两声。
“叶相国府上又在设宴?”
“好像是,你看进去的都是我们闽地的进士举人老爷。”
“真是羡慕。读好书还真是能鱼跃龙门,摇身一变成老爷,家里族里跟著沾光,荣华富贵,高人一等啊.:
回去后一定要叫我家大小子好好读书,胆敢懈怠,腿给他打断。”
“他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叶相国家以前多窘困,当年闹倭患,老太夫人躲兵祸,顛沛流离,还是在茅厕里把叶相国生下的。
家里的宅院,被大火烧得乾净,一穷二白...后来叶相国中试,官越做越大,於是什么都有了,成了我们福清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读死书没用的,还得有天赋。叶相国,还有那些进士老爷们,哪个不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眾人不由晞嘘,“看谁家的祖坟埋得好,能引文曲星下凡..:”
有人探著头说。
“听说北边有不读经义,不学制艺就能当官的门路。”
“真的假的?”
“我听做布买卖的林三说的。他在松江苏州一带进货,在那里听说是皇上行了新法,懂算帐、书算、工匠等杂学的,也能做官,还能做大官。”
“啊呀,这还得了,学杂学的都能做官?那些进士老爷们能答应吗?”
“看你说的,进士老爷不是也学得一手好文章,卖於帝王家。皇上给他做官,他才有官做.”
“有道理。皇上觉得哪个学问好,给这个学问官做,这个学问就吃香了..”
“今天这么热闹,叶相国在作甚?有贵客来吗?”
“听说请得两位西夷人。”
“西夷人?”
“是的。我邻居家的张嫂在相府帮厨,听她说是宴请一位西夷人。叶相国请了十几位进士举人老爷来作陪。”
“西夷人,难道又是恳请相国,替他们上疏,传那个什么西夷教?”
“我看悬。那个西夷教太霸道,只准拜他们的神,不准拜三清菩萨,不准拜各路神仙,连祖宗都不准拜,没道理啊!
难不成信他的西夷教,我连祖宗都得丟了?
“確实是,太霸道了。”
芙蓉园听水轩里,六十八岁的叶向高发须皆白,精神翼鑠。他一身直缀,头戴四方平定巾,端在在东席主位座椅上。
一位西夷人坐在西席客位上。
他四十多岁,一身衫袍,戴著儒巾,不看面相,儼然一位大明饱学儒士。
他就是艾儒略,义大利耶穌会传教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坐船先到镜濠,然后到京师勤见,不成。
游歷松江、扬州、开封、杭州等地传教,收效甚微。
天启四年,叶向高告老还乡,邀请他一起来福建。
艾儒略便在闽地传教...
今日是从外地传教回福清,拜见好友叶向高。
作陪的是徐火勃、陈鸿,都是闽地的名土,叶向高和艾儒略的旧友。
“艾夫子,这两年在闽地传教可顺利?”叶向高授著鬍鬚问。
艾儒略摇了摇头:“不顺利。闽地百姓敬神崇祖,我们的教义与之严重衝突。”
他一口流利的官话,说话也文质彬彬,跟普通的士子文人没有什么区別。
“我曾经说过,传教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来改变。新大陆、南海各岛是荒蛮之地,只有陋俗,没有文化,愚昧落后,未开化的文明。
但是大明不同。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让人倾慕。
在这样的地方传教,一定要改变教义,適应它的文化和歷史..:”
叶向高和徐火勃、陈鸿对视一眼,默然没有出声。
“可是我们教廷的那些红衣大主教们,比你们最顽固的老夫子还要顽固。那个...不化,像一块大石头!”
“冥顽不化。”
徐火勃笑著接了一句。
“对,冥顽不化。对我们的建议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叶公,徐先生,陈先生,在大明传教十几年,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流水不腐户枢不蛀(蠹)。
如果一个学说,一个教派,画了个一圈圈,坐在那里像一块石头,不思进取,终究会僵化,然后...腐烂。”
叶向高眉头一跳,神情凝重,缓缓点了点头,开口说。
“艾先生,你上月书信里跟老夫提及的事...怎么说呢,老夫只能说,你们西教以后会更难。”
“更难?”艾儒略身子向前一探,伸著脖子问:“叶公,为什么这么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京师流行天启显学,分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社会学...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应用科学。
其中人文科学核心的哲学,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对,就是观察事实,归纳原理,演绎现象。客观观察,再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去追究万事万物原理...“
艾儒略震惊了,“这个说法,真是让人眼晴和耳朵一亮。那其它的呢?”
“其它的数学有几何,代数,高等数学..
物理分力学、热学、光学..
化学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
艾儒略脑子有点晕,“有机和无机?什么区別?”
“有机来自动物植物,有生命;无机来自矿石土地和气..:”
“还有吗?”艾儒略急切地问。
“还有应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