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姚爱国乘坐的吉普车缓缓驶入沈城215兵工厂的大门时,整个厂区都沸腾了。
“来了!来了!京城来的吉普车!”
“快看!是姚工!真的是姚工!”
工人们从车间里,从宿舍楼里,从食堂里,潮水般地涌了出来,將厂区的主干道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脸上带著激动、好奇、还有朝圣般的狂热。
那眼神,就像是追星族看到了自己的偶像。
王大山厂长带著厂里的所有领导干部,一路小跑地迎了上来。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笑得像一朵绽放的菊,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姚工!哎呀,姚工!您可算是来了!”
车门打开,姚爱国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穿著一身乾净的干部装,身姿挺拔,脸上带著和煦的微笑,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这人山人海的场面。
“王厂长,你这搞的阵仗也太大了。”姚爱国主动伸出手,和王大山用力地握了握。
“不大!一点都不大!”王大山嗓门洪亮,生怕別人听不见似的。
“您为了我们厂的技术问题,亲自从京城跑过来,这是对我们215厂天大的重视!我们全厂两千多號职工,都得来感谢您!”
姚爱国心想这王厂长是个实在人,也是个聪明人。
他这么一喊,全厂职工的凝聚力,瞬间就上来了。
“行了,王厂长,咱们別在门口站著了,我这次来,是来办正事的。”姚爱国笑了笑,“我想先见见李舍同志。”
听到这话,人群里一阵骚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站在人群最后面,一个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的年轻人。
李舍脸涨得通红,手心里全是汗。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种万眾瞩目的情况下,被传说中的姚工亲自点名。
“小李!还愣著干啥!姚工要见你呢!快过来!”王大山回头,兴奋地吼了一嗓子。
李舍感觉自己的腿都有些发软,在无数道羡慕的目光中,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到了姚爱国面前。
“姚……姚工……您好。”
姚爱国看著眼前这个典型的技术宅,心里生出几分亲切。
他没有摆什么领导架子,而是像个邻家大哥一样,拍了拍李舍的肩膀。
“李舍同志,你的报告我看了,写得非常好。”
“走,咱们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厂长办公室里,王大山亲自泡好了茶,就识趣地退了出去,还贴心地把门给带上了。
屋子里,只剩下姚爱国和李舍两个人。
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李舍更紧张了,两只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坐得笔直。
姚爱国没有直接谈工作,而是像拉家常一样问道:“听王厂长说,你一门心思扑在技术上,连对象都还没找?”
李舍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愣了一下,脸更红了,点了点头:“嗯……没时间。”
“技术要搞,生活也要过嘛。”姚爱国笑著,亲自给他倒了杯茶水。
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李舍紧绷的神经,稍微放鬆了一点。
“李舍同志,咱们说回你的那份报告。”姚爱国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
“你的那个『复合热处理工艺』,思路非常巧妙。特別是你提出用『分段淬火』的方式,来控制轴承滚道的残余应力,这个想法,简直是神来之笔!”
姚爱国没有说任何空泛的表扬,而是直接点出了技术中最核心、最精妙的地方。
李舍猛地抬起了头,眼睛里瞬间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行家!
眼前这个人,绝对是真正的顶尖行家!
他那点紧张和拘束,瞬间就被一种找到知音的兴奋给衝散了。
“姚工!您……您也看出来了!我就是卡在残余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上,想了好几天,最后才琢磨出这个笨办法的……”
“这不是笨办法,这是天才的办法。”姚爱国语气肯定。
“能想到利用马氏体相变时的体积效应,来抵消一部分淬火应力,这需要对材料学和热力学,有极其深刻的理解。”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完全沉浸在了技术的海洋里。
从金相组织,聊到热处理曲线,又从疲劳寿命,聊到未来的材料发展方向。
李舍越聊越兴奋,越聊越心惊。
他发现,自己绞尽脑汁才想明白的一些问题,姚工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透本质,甚至能从一个他想都想不到的角度,提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这哪里是交流?
这根本就是单方面的指导和降维打击!
他看著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的青年,心里那点小小的骄傲,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高山仰止般的敬佩。
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姚爱国才把话题拉了回来。
“李舍同志,你是个天才。”姚爱国看著他,眼神无比真诚,“你这样的人才,窝在一个车间里,太屈才了。”
“我这次来,是想正式邀请你,调到京城的航空项目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