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见实在留不住,叹了口气,脸上满是疼惜:“唉,随你吧……我们帮你收拾点东西。”
她转身就去寻篮子,动作麻利,带着一种当家主母不容置疑的果断。
她心里清楚,女儿婆家这次难得大方送来四斤带鱼,娘家回礼绝不能轻了,否则女儿回去难做,更显得娘家小气、不懂礼数。
阳光明拿出来的那二斤鲜肉月饼,正是最好的回礼之一。
张秀英把油纸包仔细放进竹篮里。
接着,她又打开桌上那包刚拆封的绿豆糕,毫不心疼地倒了大约一斤进去。
随后,她走到墙角,拿起一个深色的玻璃瓶,那是阳光明昨天刚“拿”回家的一斤生油,油质清亮,也被她塞进了篮子。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那堆大白兔奶上。她抓了一大把,足有半斤多,用干净的纸仔细包好,塞到红红的小手里,又额外抓了几颗塞进阳香兰的口袋:“喏,这点给红红甜甜嘴巴!你自己也留几颗!”
竹篮瞬间变得沉甸甸:二斤鲜肉月饼、一斤上好的绿豆糕、一斤清亮的生油、半斤多的大白兔奶。
阳香兰看着篮子里堆得冒尖的回礼,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妈!太多了!真的太多了!用不着这么多!带鱼也算不上顶好的东西,我们回点月饼意思意思就够了……”
她知道这些东西在当下的价值,尤其是那斤生油和半斤奶,绝对算得上厚礼。娘家日子也不宽裕,她心疼。
“拿着!”
张秀英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分说的强势和浓浓的母爱:
“香兰,你听妈讲!你婆家今年大手笔,我们娘家也不能丢脸!这点东西,体体面面拿回去!
让你婆婆看看,让她知道你是有娘家撑腰的人!
这是礼数,绝对要到位!不要让人家讲闲话,讲我们香兰回娘家只进不出!”
她一边说,一边用力把篮子塞进女儿手里,眼神里充满了为女儿撑腰的坚决:“红红,跟外婆说再见!”
红红懵懂地抱着那包属于自己的奶,奶声奶气地说:“外婆再见!舅舅再见!”
阳光明也走过来,摸了摸红红的头,对大姐说:“大姐,拿着吧。姆妈说得对,再说家里还有。路上当心点。”
阳香兰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弟弟温和的笑容,再看看怀里女儿抱着的满足样子,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带着浓重鼻音的:“谢谢姆妈……谢谢小弟……”
她用力吸了吸鼻子,提起沉甸甸的篮子,抱着红红,在母亲和弟媳的陪伴下,一步一步走下那吱呀作响的木楼梯。
张秀英一直把女儿送到大门外,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弄堂昏暗的光影里,才慢慢转回身。
天井里,邻居们还在忙碌,带鱼的腥气和生的焦香依旧浓郁。
……
中秋正日,星期五。
工厂的机器依旧轰鸣,并未因这传统佳节而停歇。但人心,早已飞回了那方飘散着食物香气的石库门天地。
下班的电铃声如同冲锋号,工人们潮水般涌出厂门。
阳光明随着人流走出红星国厂厚重的大门时,夕阳正将西边的云层染成一片绚烂的金红。
他车后座那个军绿色挎包塞得鼓鼓囊囊,几乎要涨开,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同样满满当当的网兜。
网兜里的东西相对“日常”些,却也实实在在透着节日的丰足:两玻璃罐头瓶粘稠透亮、金灿灿的蜂蜜;两斤用厚实牛皮纸袋装着的、颗粒晶莹的白砂;一斤玻璃瓶装的生油;还有一条鳞片闪着银光的大黄鱼,鱼鳃鲜红,透着一股海腥气。
挎包里的东西,才是今晚家宴的“硬核”:二斤鲜肉月饼,酥皮似乎隔着纸都能闻到油香;二斤方方正正的绿豆糕;一只皮色油亮、散发着醉人酒香的整只醉鸡;一盒码放整齐、酱色浓郁的卤鸭胗;还有沉甸甸一大块用厚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酱牛肉。
自行车拐进自家弄堂,还未到门口,一股比昨天更猛烈、更复杂的节日盛宴气息便如同无形的巨浪,汹涌地拍打过来,瞬间将人裹挟进去。
天井,彻底沦为一个香气四溢的露天大厨房战场!
四个煤球炉火力全开,橘红色的火苗贪婪地舔舐着锅底,发出呼呼的声响。
蒸腾的热气混合着各种霸道浓烈的食物香气,在狭小的空间里翻滚,浓烈得几乎化不开。
赵家炉灶上,一口大铁锅热油滚沸。何彩云系着围裙,脸颊被炉火烤得通红,正用长筷子小心翼翼地将裹了薄薄面糊的带鱼段滑入油锅。
“滋啦——!”
爆响伴随着浓烈到极致的鱼腥鲜香,猛地炸开!金黄的油欢快地跳跃,银白的带鱼段在热油中迅速蜷曲,边缘泛起诱人的焦黄。油烟混合着鱼香,霸道地宣告着它的存在。
陈家炉灶也不甘示弱。
张春芳挥舞着锅铲,锅里是深红油亮的红烧肉块,在酱汁中咕嘟咕嘟地翻滚。
浓郁的酱香、色焦香和五肉丰腴的油脂香气纠缠在一起,构成最具侵略性的节日味道。
而旁边的小锅里,碧绿的鸡毛菜正被热油逼出清爽的菜香。
冯家炉灶比较安静。蔺凤娇守着一个小蒸锅,里面是码放整齐的用模具扣出福字、寿桃形状的豆沙包。蒸汽顶得锅盖噗噗作响,面粉和豆沙的甜香丝丝缕缕地飘散出来,带着一种温暖的踏实感。
而阳光明自家那个靠墙的炉灶,此刻成了香气战场的核心高地!
张秀英亲自坐镇,俨然指挥若定的将军。李桂给她打下手,动作麻利得像旋转的陀螺。
那口家里最大的铁锅里,整条处理干净的大黄鱼正沐浴在沸腾的酱色汤汁中。
姜片、葱段在油里爆出焦香。此刻,浓郁的酱香、鱼鲜和淡淡的料酒香,正随着翻滚的气泡,源源不断地升腾。
旁边的小砂锅里,炖煮的是阳光明“调剂”来的酱卤猪肘子。
此刻它被重新加热,更加酥烂入味。
深褐色的皮冻颤巍巍,胶质几乎融化在浓稠的卤汁里,混合着八角、桂皮等香料的醇厚气息,霸道地钻入每一个毛孔,勾起最原始的肉食欲望。
李桂正小心地用勺子将滚烫粘稠的卤汁淋回肘子表面,让那诱人的光泽更加夺目。
另一个小炉子上,铝制饭锅噗噗冒着白气。饭面上铺着的深红色腊肠薄片,已被米饭的热力蒸腾得油润透亮,油脂丝丝缕缕渗透到莹白的米粒中。
腊肠特有的肉香与纯粹的米香完美融合,形成一种低调却勾魂的咸鲜。
灶台一角,那只粗陶罐里的雪白猪油再次被启用。
张秀英舀了一大勺凝固的猪油放入小铁锅,乳白的固体在锅底滋滋融化,瞬间变成清澈微黄、油亮亮的液体。
一大把翠绿细碎的葱撒进去,“刺啦”一声爆响!葱香混合着猪油那纯粹丰腴、深入骨髓的荤香猛烈爆发!
这香气是如此原始、如此直接、如此具有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天井里所有的鱼香肉香,霸道地宣告着油脂在这个匮乏年代至高无上的王者地位!
这是准备拌米线或者炒青菜的灵魂伴侣。
壮壮专属的小碗里,奶粉已用温水调开,乳白色的液体散发着温润清甜的奶香。
小家伙被这满屋子的香气刺激得异常兴奋,在阳光辉怀里扭来扭去,小手朝着香气最浓郁的方向乱抓,嘴里咿咿呀呀地催促。
阳光明提着沉甸甸的网兜和挎包,侧着身子,艰难地穿过这香气弥漫、热气蒸腾、人影幢幢的“战场”。
邻居们看到他,也只是在油烟蒸腾中匆匆抬头打个招呼:
“光明回来啦!”
“哦哟,光明也买好菜啦!”
“今天菜场人多不多?”
没有人再特别留意他手里具体提着什么。在今日这个家家户户倾尽全力、把积攒的票证都化作灶台上珍馐的时刻,他满载而归的身影,完美地融入到了节日的氛围中。
所有的目光和心思,都已被自家炉火上那关乎节日体面与肠胃幸福的“战役”,给牢牢占据。
推开自家前楼的门,将外面鼎沸的喧嚣和浓烈的混合香气暂时关在身后。
屋内的灯光昏黄却温暖,小小的方桌已被擦拭得锃亮,碗筷摆放整齐。
阳永康坐在他的老位置上,沉默地看着小儿子将网兜和挎包里的东西一样样取出,放在五斗橱和桌角。
每拿出一样,阳永康的目光就亮一分,嘴角的笑意也会更深一分。
这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儿子在这个团圆佳节,为这个清贫却温暖的家,带来的沉甸甸的保障和踏踏实实的幸福。
阳永康虽然依旧沉默,但目光在那些东西上流连的时间明显变长了,连抽烟的动作都似乎慢了下来。
窗外的石库门天井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油锅的滋啦声、主妇们高亢的招呼声、孩子们兴奋的嬉闹声,混合着越来越浓烈、越来越诱人的各种食物香气——
炸鱼的鲜香、红烧肉的酱香、炒青菜的清香、猪油爆葱的浓香……
这些声音与气味汇聚成一股强大而温暖的洪流,温柔地填满了每个人的心。
这种节日里的巨大满足感,就是这个时代给予每个人的最大幸福。
张秀英把最后一道清炒鸡毛菜盛出锅,翠绿的菜叶泛着油光。
李桂麻利地将热气腾腾的腊肠饭分装进碗里,每一碗饭面上都铺着几片油润透亮的腊肠。
那锅酱香浓郁的大黄鱼被小心地端上了桌子中央,鱼身保持着完整,酱汁粘稠透亮。
砂锅里颤巍巍的酱卤肘子也被请了出来,深褐色的皮冻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
醉鸡斩块码盘,皮冻与鸡肉层次分明。
卤鸭胗和酱牛肉切片装盘,散发着各自的浓香。
鲜肉月饼被切开几个,露出里面粉嫩多汁的肉馅和层层迭迭的酥皮。
绿豆糕和栗子仁作为点心,也摆在了桌角。
小小的方桌被摆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一丝空隙。
食物的香气在狭小的空间里达到顶峰,浓郁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昏黄的灯光下,这一桌在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丰盛菜肴,弥散发着令人眩晕的香气。
“开饭了!”张秀英解下围裙,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光彩,声音都比平时洪亮了几分。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阳永康被请到了主位。他浑浊的目光缓缓扫过这满桌的珍馐,最终落在那两瓶茅台酒上,停留了片刻。
阳光明会意,拿起一瓶,拧开瓶盖。一股浓郁醇厚、带着特殊曲香的酒气瞬间弥漫开来,与满桌的菜肴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醉人的氛围。
他给父亲斟了满满一小杯,清澈的酒液在杯中荡漾。
“阿爸,姆妈,阿哥,阿嫂,大姐虽然没在,但心意到了。”阳光明端起自己的茶杯,环视家人,“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团圆。祝爸妈身体健康,大哥大嫂工作顺利,壮壮快快长大,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好!好!”张秀英第一个响应,眼圈有些发红。
“干杯!”阳光辉也举起茶杯。
阳永康没说话,只是端起那杯茅台,凑到鼻尖深深嗅了一下,然后抿了一小口。辛辣醇厚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股暖流。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丝罕见的满足感似乎更深了些,微微点了点头。
“吃菜吃菜!”张秀英热情地招呼着,首先夹起一大块酱红色的肘子皮,颤巍巍地放到阳永康碗里,“老头子,尝尝这个,酥烂得很!”又夹了一块鱼肉给阳光明,“明明,辛苦了,多吃点鱼。”
李桂则忙着给壮壮挑没有刺的鱼肉,拌在软糯的米饭里。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小嘴油光光的。
大家吃得都很投入,除了必要的招呼和赞叹,更多的是碗筷碰撞和咀嚼的声音。
这满桌的丰盛菜肴,在平日是难以想象的奢侈,每一口都带着珍惜和满足。
阳光明看着父母脸上舒展的笑容,大哥大嫂轻松的神情,听着壮壮咿咿呀呀的声音,感受着窗外传来的、属于整个弄堂的喧闹与香气,一种沉甸甸的幸福感充盈在胸间。
窗外,一轮金黄的圆月已悄然爬上石库门的天际线,清辉洒落,温柔地笼罩着这片烟火人间。
弄堂里的喧嚣声浪似乎达到了顶峰,又似乎在月华下沉淀出一种更深沉的属于家的安宁。
酒杯轻碰声、孩子的欢笑声、主妇们互相招呼着“尝尝我家菜”的声音、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声……汇成了中秋之夜最动人的交响。
屋内,灯光温暖。小小的饭桌上,杯盘渐渐见底。
那瓶茅台下去了一小半,阳永康的脸上泛起了难得的红晕。壮壮吃饱了,在妈妈怀里昏昏欲睡。张秀英看着空了大半的盘子,非但没有心疼,反而觉得无比踏实。
月光透过小小的窗户,静静地流淌进来,洒在地板上,像一汪清澈的水。
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只剩下偶尔几声孩子的笑闹和大人低低的交谈。
石库门的中秋夜,在浓得化不开的食物香气与人间烟火中,缓缓沉入了香甜的梦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