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186.危难中看到机遇.实施计划.改变病情诊断.交好霍主任
阳光明在病房里静静坐了一会儿,目光落在二哥打着厚重石膏的腿上,又移向二哥沉睡中仍略带憔悴的侧脸,心里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步骤。
等二哥的呼吸变得更加深沉均匀,他才站起身,对二姐低声道:“二姐,我出去一下,找医生再仔细问问二哥后续护理的事。得多了解点,心里才踏实。”
“哎,好,你去吧。”阳香梅连忙应道,眼神里满是支持,“这儿有我呢,你放心。”
阳光明拎起那个半旧的挎包,不紧不慢地朝着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走去。
他前往骨科病房,目的不是为了和医生打好关系,而是想要了解一些骨科的专业知识。
一边走着,他一边默默打着腹稿。
县医院的骨科占着走廊东头的一片区域,大办公室的门开着,里面摆着几张旧办公桌,桌面上堆着病历夹、书籍和搪瓷缸子。
阳光明站在门口,脸上迅速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显得卑微,又充分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他轻轻敲了敲开着的门板。
“请问,卢医生在吗?”
阳光明已经找人打听过,骨科的医生里,除了霍主任之外,卢医生的专业技能也很强,而且这个人性格和善,很有耐心,口碑很好。
一个看起来三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男医生应声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带着询问:“我就是,你是……阳光耀的家属?”
这两天骨科病房的病患并不多,阳光明出出入入的,他略有印象。
“对,卢医生您好,我是他弟弟阳光明。”
阳光明迈步走进办公室,态度自然大方,很顺手地从鼓囊的挎包里抓出两大把大白兔奶,笑容真诚地放在离门最近的一张空闲办公桌上,说道:
“各位医生护士同志,我二哥住院,这几天真是辛苦大家照顾了,我们家属心里特别过意不去。
一点小果,我从魔都带来的,给大家甜甜嘴,解解乏,别嫌弃。”
奶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是绝对的稀罕物,是大人孩子都眼馋的紧俏品。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一位年轻护士首先“呀”了一声,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另外两位埋头写东西的医生也抬起头,目光被吸引过来。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太客气了!”那位年纪稍长、正在核对药品的护士,嘴上客气地推辞着,手却已经忍不住拿起一颗,熟练地剥开蓝白纸,将乳白色的奶塞进嘴里,眼睛立刻幸福地眯了起来,“嗯!真甜!奶味真足!谢谢阳同志啊!”
“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卢医生也推了推眼镜,脸上笑容更真诚了几分。
病人家属如此大方懂礼数,尊重他们的工作,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比起那些胡搅蛮缠、总觉得医院欠他们的家属,真是天壤之别。
阳光明顺势走到卢医生桌旁,拉过一张方凳坐下,语气诚恳,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忧虑:
“卢医生,不瞒您说,我二哥这伤,家里人都挺担心的。
虽然霍主任早上查房时说了不少,但我这心里还是没底,想再向您多请教请教,这骨裂后续到底该怎么护理才好?会不会留下什么病根?
比如以后阴天下雨疼什么的,该怎么注意预防?”
他问得详细而具体,完全像一个忧心忡忡又求知欲强的家属。
卢医生本来下午就不太忙,又刚吃了人的,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软,自然不好拒绝,便放下笔,耐心地讲解起来,态度比平时更和蔼了几分。
“阳光耀同志这个情况,是胫骨骨裂,对位良好,没有移位,这确实是不幸中的万幸。”
卢医生甚至起身从旁边的病历车里找出阳光耀的x光片,对着窗户的光线指给阳光明看,“你看这里,裂缝比较清晰,但在正常生理力线轴上。治疗的关键,就像霍主任反复强调的,绝对制动,石膏固定至少八到十二周,千万不能提前下地负重,否则前功尽弃……”
阳光明身体微微前倾,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显示他是真正听进去了,而不是敷衍。
“卢医生,请问这骨裂愈合,除了静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办法能促进它长得更好更快吗?比如吃的方面?”他问得很有技巧。
“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特别是钙质和蛋白质。”卢医生侃侃而谈,“有条件的话,多喝点骨头汤、鱼汤、牛奶,吃点鸡蛋、豆制品。药物方面,我们医院开的帮助骨痂生长的药一定要按时吃。也可以适当晒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像他这样,腿一直吊着,时间长了会不会肌肉萎缩?需不需要做什么康复锻炼?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阳光明追问,目光关切。
“现在绝对不能动!早期肌肉萎缩难免,但这是可以恢复的。
等后期拆了石膏,再慢慢进行康复训练也不迟,比如从勾脚踝、抬腿开始,循序渐进。
现在乱动,万一造成骨折端错位,那就是二次损伤,麻烦就大了……”
卢医生郑重告诫。
“如果……我是说如果,恢复得不是特别理想,最坏可能会怎么样?会影响以后走路吗?能干重活吗?”阳光明问得小心翼翼,仿佛极度担忧。
卢医生沉吟了一下,措辞比较谨慎:“一般情况下,只要遵照医嘱,恢复日常行走功能,问题不大。但后遗症……或多或少会有一点。
比如你说到的阴雨天酸胀疼痛,或者以后走路久了容易疲劳,甚至可能有点轻微的跛行,都是有可能的。
重体力活,比如挑担、深挖这种,肯定受影响,需要格外注意。”
阳光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话题看似无意地、自然而然地延伸开去:
“我听说有些严重的腿伤,不光骨头有事,还会伤到膝盖里面的……韧带?那个是不是更麻烦?我有个远房亲戚好像就是……”
他抛出了一个引子。
“那是当然!”卢医生谈到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话也多了起来,谈兴更浓,“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韧带损伤,尤其是像前交叉韧带断裂这种,诊断起来比骨折更依赖医生的物理检查经验,x光片反而看不出来什么。
那种伤才叫麻烦,即使愈合了,也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习惯性扭伤,很多需要急停、变向、旋转和跳跃的动作根本做不了,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就相当于功能性残疾,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劳动能力……”
阳光明心中猛地一动,这正是他需要的关键信息!
但脸上依旧是不动声色的求知欲,甚至还适当地皱起了眉头:“这么严重?那这种伤好治吗?咱们医院能治吗?”
“难!”
卢医生摇摇头,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就算诊断明确了,治疗和康复过程也比单纯骨折复杂和漫长得多,而且很容易留下后患。
咱们医院条件有限,这种伤一般也就是保守治疗,打个长腿石膏固定试试看,但效果嘛……唉,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
他叹了口气,似乎见过不少这样的病例。
阳光明又顺势追问了几个关于前交叉韧带断裂具体如何诊断、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的细节问题,卢医生都一一耐心解答,甚至简单比划了几个检查动作。
他在骨科办公室里待了足有一个多小时,气氛一直融洽热烈。
他把想打听的、需要验证的专业知识都摸得差不多了,心里那块关于“操作可能性”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再次真诚感谢了卢医生和办公室里的医护人员。
离开大办公室,阳光明没有立刻回病房,他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来消化和整合信息。
他走到走廊尽头的窗户边,楼下院子里人影稀疏,偶尔有穿着病号服的人被家属搀扶着慢慢走动。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点燃,缓缓吸了一口。
辛辣的烟雾吸入肺中,再缓缓吐出,形成一个个模糊的烟圈,很快被窗缝漏进的寒风吹散。
他的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整合着刚刚从卢医生那里获取的所有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的计划进行比对和修正。
二哥和李栋梁的争端,随着李栋梁即将被调离靠山屯,可以说基本有了一个了结。
但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结束。
危机危机,既是危难,也是机会!
他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借势而为,为二哥,也为二姐,争取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彻底改变他们目前的困境。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争取让二哥以“伤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为由,办理病退返城手续。
第二,顺势而为,为二姐香梅争取到靠山屯小学那个即将空出来的民办教师岗位。
这个岗位虽然也是农村户口,但工作相对轻松体面,最重要不用下地干农活,还能有稳定的工分和少量补贴,对二姐来说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第二个目标相对容易实现。
李栋梁马上出局,已经基本确定名额的二哥又因即将返城而退出竞争,只要稍加运作,让支书孙德贵和队长王元军顺水推舟,把这个名额给在村里口碑一向不错、又是这次事件受害者家属的二姐,阻力应该不大。
难的是第一个目标——病退返城。
现在的政策风向,依然是鼓励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回城的闸门紧闭,只有极特殊的情况才能被允许回城,
而且审核程序极其严格,
二哥目前的诊断——“左胫骨骨裂”,虽然需要休养数月,会影响出工,但明面上远达不到“重病”或“残疾”的标准。申请材料在第一关“病情鉴定”上就肯定过不去,后面的程序根本无从谈起。
但是,如果诊断能稍微“变化”一下呢?
卢医生关于韧带损伤的那番话,无疑点亮了一盏关键的灯。
加一点小小的改变,比如诊断结果改为:“左胫骨骨折,合并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多出来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正如卢医生所强调的,主要依靠医生的物理检查和经验,来主观判断和诊断,这就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这个诊断一旦成立,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是医学上公认的、可能导致膝关节功能性障碍的严重损伤,足以达到病退返城政策所要求的医学标准。
而且,二哥的伤.
如果受害者家属以此为由,合情合理地要求返城治疗和修养,他们很可能愿意“网开一面”
毕竟人性就是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最大的关键在于霍主任。
他作为主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是否愿意在最终的出院诊断证明上“帮这个忙”?这需要极大的信任和足够份量的“人情”来驱动。
前提是让霍主任知道,这其中毫无风险,如果他愿意松松手,只是顺手帮忙的事,绝对不会给他带来任何麻烦。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霍主任权衡利弊之后,才会乐意帮忙。
要想达成二哥回城的目的,肯定很难,但值得一试。
这一次的机会难得,错过了这个风口,以后再想办,难度会成倍增加。
香烟燃尽,灼热的烟蒂烫了一下手指。阳光明将烟头扔在地上,用脚仔细碾灭。
他的思路已经彻底清晰,策略也已明确。
下一步,就是如何接近和说服最关键的人物——霍主任。
不能直白要求,那太蠢,必须迂回,必须让他自己觉得“可行”且“风险可控”,这样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攻略霍主任不能着急,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
他看看手表,很快就要到下午下班时间。
他整理了一下表情,恢复成那个沉稳谦和、略带忧色的病人家属模样,向着走廊另一头的霍主任办公室走去。
霍主任的办公室相对独立安静,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灯光。
阳光明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霍主任略带疲惫的声音。
阳光明推门进去。霍主任正坐在办公桌后,对着台灯的光线仔细查看几张x光片。
听到有人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片子,抬起头,看到是阳光明,脸上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
“霍主任,打扰您了。”阳光明面带笑容,语气诚恳,“我看您这边灯还亮着,好像忙得差不多了,就想过来再当面谢谢您。这几天,真是给您添麻烦了。”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态度极其诚恳。
“哦,是阳同志啊。不必这么客气,都是我们分内之事。”霍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还算温和,“坐吧。你二哥情况稳定,只要安心静养,按时复查,问题不大,不用担心。”他习惯性地安慰家属。
阳光明没有坐,而是向前走了两步,站在办公桌前,态度更加诚恳,甚至带上了几分不容拒绝的感激之情:
“霍主任,正是因为您的尽心尽力,治疗得当,我二哥才能恢复得这么好,我们家属心里真是特别特别感激。
马上就是下班时间,您忙了一天也辛苦了,不知道您晚上方不方便?我想请您吃个便饭,就在附近,略表谢意”
他特意强调了“便饭”和“附近”。
霍主任闻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摆手拒绝,脸色也严肃了些:
“吃饭?不必了不必了!阳同志你的心意我领了。
医院有规定,我们有纪律,不能接受病人家属的吃请。
你们家属也不容易,把钱和粮票都在病人后期的营养上,那才最实在,也是最需要的。
心意领了,吃饭就算了。”
他拒绝得干脆利落,这是原则问题。
阳光明早就料到他会被拒绝,第一次邀请,如果对方爽快答应,反而奇怪了。
他不慌不忙,笑容不变,语气却更加坚持,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执着和真诚:
“霍主任,您千万别误会。真的就是一顿家常便饭,绝对不会铺张浪费,就在医院附近,咱们找个稍微清静点的小饭店,绝对不让您为难,也不会有人看到说闲话。
我就是想代表家里人,当面好好谢谢您。
您要是不去,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回去我父母知道了,也会责怪我不懂礼数,连顿饭都舍不得请。”
他话说得十分恳切,甚至搬出了父母,神色热情坦荡,仿佛真的只是一片纯粹的感激之心,不掺杂任何其他功利目的。
霍主任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说话条理清晰,态度沉稳得体,又是从大城市来的,见识和分寸感很强,看着不像是那些会胡搅蛮缠或者别有用心的人。
他犹豫了一下,没有继续说出言辞拒绝的话。
严格来说,他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尽量避免接受病人家属请客。
但身在人情社会,有时也难以完全避免。
对方如此盛情,言辞又这般恳切,一再生硬拒绝,似乎也有些太不近人情。
他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晕。而他手头的工作,很快就要处理完了。
“唉,你们这些家属啊……”霍主任叹了口气,语气比刚才松动了一些,带着些许无奈,“心意我真的领了。但这吃饭……真的没必要破费。你们照顾病人,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不破费不破费,就是点家常菜,两个人在小饭店能吃多少?”
阳光明趁热打铁,捕捉到对方语气里的松动,立刻给出具体方案,“医院斜对面,有一家小馆子,看上去挺干净的,味道也还行。咱们就去那儿,简单吃一点,说说话,您看行吗?离的不远,吃完您也能早点回家休息。”
霍主任又迟疑了几秒钟,目光在阳光明真诚的脸上停留片刻,最终像是拗不过晚辈的盛情,点了点头,语气带着点勉强:
“那……行吧。不过小阳同志,咱们可说好了,就简单吃一点,吃饱就行,绝对不能铺张浪费!点多了,我可不答应。”
他特意换了称呼,拉近了一点距离,但原则性的话必须说在前头。
“您放心!绝对简单!保证不浪费一粒粮食!”阳光明的脸上立刻露出欣喜的笑容,仿佛完成了某项重大任务,“那您先忙,我过去订个位子,先去那等着。”
“好,我整理完这几份病历,马上就过去。”霍主任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