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194章 193顶班提议二哥改变办理落户安排临

第194章 193顶班提议二哥改变办理落户安排临

阳光辉立刻表态,神情郑重:“阿爸,小弟,你们放心,我晓得这里面的轻重利害,绝对不乱说。谁问我,我都只说摔伤回来养病,别的不知道。”

李桂也赶紧点头,心里一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保证:“我知道的,我知道轻重,肯定不说。这事关耀耀的前程和家里安稳,哪能瞎说八道。姆妈,您说是吧?”她还不忘拉上婆婆一起表态。

张秀英也连连保证,语气坚决:“我不说,我谁也不告诉。冯师母她们问,我就说摔得不轻,回来治腿。等耀耀所有手续都办利索了,彻底安稳了,再说其他的。”

见家人都真正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保密的重要性,阳光明这才稍稍放心一些。但他还是又仔细叮嘱了阳光耀几句,有人过来找他打听消息,必须严格按照商量好的统一说辞应付,绝不能多说一句,更不能表现出任何心虚或者得意。

阳光耀经历了这一番惊心动魄的波折,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心浮气躁、藏不住事的毛头小子,他深知其中利害,知道这一切来得多么不易,背后又承载了多少家人的付出和风险,自然是满口答应,神情郑重地保证,绝不会出任何纰漏。

这一晚,阳家这间拥挤的小屋里,灯光一直亮到很晚。

第二天,阳光明并没有急着立刻回厂里上班。他深知事不宜迟,必须趁着文件新鲜热乎,尽快把落户的事情办妥。

他仔细地检查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里的每一份证明文件,确认没有任何疏漏后,便直奔所属的街道办事处。

落户和粮食关系转移,在这个年代是一个繁琐而缓慢的层层审批过程,需要经过街道、区里甚至市里相关部门的层层盖章认可。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和细致,更需要所有手续齐全、无懈可击。

阳光明已经提前把所有的材料都分门别类整理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病退申请批复函、户口迁移证、粮食关系转移证明、县人民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每一份文件上都盖着来自不同部门的鲜红的公章,手续完备,理由充分,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他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态度谦逊有礼却又从容不迫,对于办事流程早已了然于胸,该找哪个办公室、该先递哪份材料、该怎么说,都心里有数,显得驾轻就熟。

即便偶尔遇到一两个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或者遇到个别工作人员习惯性地拿捏一下、故意拖延一下,他也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耐心等待,或者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应对。

必要时,他会不着痕迹地提一下自己的工作和职务。或者看准时机,自然地递上一根中华香烟,闲聊几句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话,往往就能让事情变得顺利不少,节省很多等待和扯皮的时间。

饶是如此,他也足足跑了两天,像上班一样准时出现在各个相关的办公室门口,在不同的窗口之间穿梭、排队、等待、说明情况、递送材料。

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对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盯着,确保材料能够顺利流转到下一关,不会被无故积压或遗忘。

他心里很清楚,对于二哥来说,这一纸魔都户口和那本随之而来的粮食供应证,就是通往新生活的最至关重要的船票,是这一切谋划最终的落脚点,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临近街道办下班的时候,所有需要敲章的地方,都敲上了最后一个红色的代表着权威和许可的印章。

当那位面容严肃的街道干部将最后一份盖好章的材料递还给他,并淡淡地说了一句“好了,下一个”时,阳光明一直紧绷的心弦,才彻彻底底地放松下来。

他接过那迭沉甸甸的证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成了!彻底尘埃落定!

所有的奔波、所有的算计、所有的风险,在这一刻,都有了最圆满的回报。

他拿着所有办妥的手续,几乎是步履生风地快步走回家,脚步轻快得几乎要飞起来。

傍晚,当他推开家门,将那些盖满了各式各样红印章的手续,轻轻放在桌上时,全家人的脸上都瞬间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如释重负的笑容。

“办好了!都办好了!全都办妥了!”

张秀英几乎是扑过去,拿起那本熟悉的户口簿,颤抖着手指翻到新添上的那一页,摸着“阳光耀”那三个熟悉的字迹,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但这一次是纯粹的喜极而泣。

阳永康戴上老镜,拿起那张薄薄的、却重逾千斤的粮食供应证明,凑到灯下看了又看,手指一遍遍抚摸着上面的公章和文字。

他的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咧开了一个久违的笑容,连声道:“好!好!”

阳光辉用力拍着弟弟的肩膀,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只会重复着:“太好了!太好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连李桂这次也是真心实意地笑着,心里飞快地盘算着:家里多了一个吃供应粮的正式户口,虽然小叔子暂时还没工作,但有了户口和粮本,就是堂堂正正的魔都市民了,以后说亲也硬气,这终归是天大的喜事。

至于多一个人吃饭的开销,相比之下,似乎也没那么要紧了。

为了庆祝这桩天大的喜事,家里的晚饭搞得格外丰盛,几乎是倾尽所有。

张秀英心情极好,出手也格外大方,特意跑去熟食店,买了半只醉鸡,又称了一斤卤得入味十足的香干。

李桂系上围裙,手脚麻利地炒了青菜,又把阳光明拿回家的腊肉仔细地冲洗干净,整段放在饭锅里蒸得喷香扑鼻,然后取出,趁热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码得整整齐齐,透亮诱人。

小小的四方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层层迭迭,香气四溢,简直比过年还要丰盛隆重。

小壮壮高兴得手舞足蹈,围着桌子不停地转圈,馋得直流口水。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轻松、满足而真挚的笑容,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连空气都是甜美的。

阳永康甚至难得地拿出了半瓶“七宝大曲”,给儿子们都倒上了一小盅。

“来!”阳永康举起小小的酒杯,声音洪亮,“为我们家耀耀平安回家,顺利落户!也为香梅在东北有了好着落,当了人民教师!更为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日子越过越好!干杯!”

大家都笑着举起酒杯或水杯,清脆的杯子碰撞声接连响起,象征着团圆的新开始。

饭桌上气氛热烈异常,大家说说笑笑,谈论着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阳光耀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家人,感受着这份失而复得的温暖和安宁,心里充满了对命运的感激和对家人的愧疚,更多的则是庆幸。

他偷偷看了一眼身边沉稳睿智、为这个家付出良多的小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洗心革面,踏踏实实好好过日子,努力工作,绝不能再让家人为自己操心受累。

酒足饭饱,杯盘狼藉。李桂和张秀英一起动手,很快将碗筷收拾干净。

一家人沏上一壶粗茶,坐着闲聊消食。屋里弥漫着饭菜的余香和一种温馨满足的安逸气氛。

张秀英看着二儿子虽然疲惫却透着安稳的侧脸,欣慰之余,作为一个母亲,又不免开始为他的将来发起愁来。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开口道:“耀耀现在总算是回来了,手续也办妥了,户口落下了,这是天大的好事,祖宗保佑。可接下来,这工作……还有以后成家立业的事,就得抓紧琢磨,提上日程了。”

她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热闹满足的气氛稍稍沉淀了一些,多了一丝现实的考量。

阳光耀的虚岁都二十四了,在这个普通工人家庭里,确实已经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

没有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找对象就难上加难,介绍人往往开口第一句就是“在哪里高就”。

一个大小伙子,整天在家闲着,就算户口落下了,也容易惹人闲话,自己心里也发虚。

李桂听到这话,下意识地低下头,假装整理自己的衣角,心里不由得又有点紧张起来,手心微微出汗。

她生怕婆婆心疼儿子,打定主意让光耀顶她的班。

阳光辉也沉默下来,吧嗒着烟,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看不清他在想什么。

他当然希望弟弟好,希望能尽快有份工作安稳下来,但涉及到自己小家的实际利益,心情也有些复杂和矛盾,只能闷头抽烟。

阳永康看着老伴那担忧的神情,又看看二儿子沉默的样子,缓缓开口道,声音带着一丝无奈:

“工作是难找。现在哪个厂子不是人满为患,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几个萝卜争一个坑。实在不行……”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目光瞟向了老伴。

张秀英像是下定了决心,接过话头,语气坚决地说道:“我看,等耀耀腿好利索了,能走能跑了,干脆就顶我的班儿,我去办退休。,反正我也快到岁数了。

虽说家里收入会少一块儿,肯定要紧巴一些,但耀耀能有个正式工作,端上铁饭碗,说对象也容易些,将来也有保障。我们当爸妈的,不就得为儿女着想吗?苦一点,我也愿意。”

她这番话一说出来,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李桂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手指下意识地绞紧了衣角,低着头,不敢抬起来,也不敢接话,心里乱成一团麻。

阳光辉猛吸了一口烟,然后重重地吐出,浓浓的烟雾缭绕,将他脸上的表情遮掩得严严实实,看不清是赞同还是反对。

阳光明没有立刻说话,他沉吟着,目光看向二哥,想先听听他自己的想法。经历了这么多,二哥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落在了阳光耀身上。

阳光耀沉默着,低着头,目光落在自己那条打着厚重石膏的腿上,手指无意识地反复地摩挲着石膏粗糙冰冷的边缘。

经历了东北的艰难困苦、身体的痛苦折磨和这次险些彻底改变命运的生死考验,他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夜,确实想了许多许多。

他想到了过去的自己,斤斤计较,有点好处总想自己先占着,对家人也难免有些自私,考虑自己多于考虑全家。

但这次,家里为了他,尤其是小弟,前后张罗,千里奔波,费尽心血,甚至可能冒了不小的风险。他不能再那么不懂事了,不能再只想着自己舒坦了,也该成长起来了。

良久,他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坚定,眼神清澈而坦然。

他看向母亲,语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姆妈,谢谢您处处为我着想,事事替我打算。您的心意,我明白。但是,顶班的事,算了。不要再提了。”

这话一出,众人都有些意外,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他脸上。

张秀英愣了一下,忙说:“耀耀,你别多想,也别有什么负担,妈是自愿的,妈真的愿意……”

“姆妈,您听我说完。”

阳光耀温和却坚定地打断母亲的话,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我知道您是完全为我好,心疼我。但我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因为我自己,就让您提前退休,回家闲着。

您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现在工作清闲了,和车间里老姐妹们也处得好,每天上班说说笑笑,心情也好。

要是为了我提前回家,您心里肯定会空落落的,我不忍心,也不能这么做。”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语气更加沉稳:“我下乡插队这几年,苦是吃了不少,摔打了很多,但也不全是坏事。

至少脸皮练厚了,性子磨得没那么浮躁了,也看清了很多事,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实惠。

别人爱在背后说什么,让他们说去,我不在乎,也伤不了我分毫。”

他的目光扫过家人,充满了温情:“最重要的是,我算是看明白了,啥时候都是自家人最亲,最靠得住。

要不是家里这么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尤其是小弟,前后张罗,里外打点,耗尽心血,我根本不可能这么顺顺当当地回来,想都不敢想。”

他看了一眼阳光明,眼神里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敬佩。

“我知道我以前的性子,有点独,有点自私,算得太精,不肯吃亏,只顾自己眼前痛快。

这毛病……估计一时半会儿也难彻底改掉,对外人估计还是那样,得占点便宜,心里才舒坦。

但对家里人,我发誓,我阳光耀以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咱们得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

能回城,能把户口落回来,我已经很知足了,真的,特别知足。

你们是不知道,我们知青点上,有多少人想回城都想疯了,挖空心思都回不来。

我只能说是运气好,赶上了,还有家里人拼命帮衬。

工作的事,不急,慢慢来,慢慢碰机会。

咱们弄堂里,周围没工作的社会青年也不止我一个,不也都活着?也没饿死。

我好歹长得还不赖,浓眉大眼,个头也够,不比小弟差多少吧?”

他试图用轻松甚至带点玩笑的语气缓解有些沉重的气氛,还故意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总能找到不嫌弃我没正式工作的姑娘,大不了找个同样没工作的,一起努力呗。”

“等我的腿好利索了,拆了石膏,我先出去找点零工干着,泥瓦匠、搬运工都行,或者看看能不能托人找个靠谱的临时工岗位,总能挣口饭吃,养活自己没问题。

我绝不会在家吃白饭,绝不再拖累家里。”

他的语气坚决,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担当。

阳光耀的这番话,坦诚而实在,完全出乎家人的意料。

尤其是张秀英和阳永康,老两口看着仿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成熟懂事的二儿子,心里百感交集,又是欣慰,又是心疼,还有一种“孩子终于长大了”的复杂情绪,堵在胸口,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李桂也暗暗松了口气,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但同时心里也涌起一阵惭愧,觉得自己刚才那点斤斤计较的小心思,有点对不起突然变得如此懂事和体贴的小叔子。

阳光辉用力拍了拍二弟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兄弟之情,有时无需多语。

这时,阳光明才缓缓开口。

他首先看向母亲,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姆妈,顶班的事,我和二哥一样,坚决反对。您以后再也别提这个话了。”

“您现在这份工作多好,车间劳资员,清闲,体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能和厂里老姐妹聊聊天,受人尊敬。

您每天开开心心去上班,心情舒畅,精神头足,身体自然就好。

这才是我们做子女最想看到的,也是最大的孝顺。

孝敬父母,不光是让你们吃饱穿暖,更得让你们心里痛快,精神有寄托,对不对?

您要是为了二哥提前退休回家,整天围着锅台转,唉声叹气,那我们做儿子的,心里才真不是滋味,才真叫不孝。”

张秀英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小儿子眼神里的坚持、体贴和那份深层次的理解堵了回去,心里只觉得暖融融、酸涩涩的,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但这完全是感动的泪水。

阳光明又看向二哥,笑了笑,语气变得轻松而笃定:“至于二哥的工作,你们都不用愁,更不用牺牲姆妈的工作。

正式工编制,暂时确实不好办,需要等机会。但找个稳定点、能长期干下去、工作环境相对清闲的临时工岗位,我还是有把握的。”

他语气笃定,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自信和掌控感:“我保证,在二哥的腿好利索、能正常走路上班之前,肯定给他落实一个合适的临时工岗位。这点事,不难办,包在我身上了!”

他这不是在说大话安慰家人。以他如今的人脉关系和能量,通过正规途径,安排一个不占编制的临时工岗位确实不算难事。

临时工灵活性大,各车间科室根据生产旺季淡季,随时都有需求,审批手续也相对简单灵活。

他和厂劳资科的科长郎天瑞的,关系处得相当不错,只要打个招呼,提前预留一个诸如材料登记员、办公室勤杂之类的相对轻松的临时岗位,问题不大。这点面子,郎科长还是会给的。

听到弟弟如此肯定和有把握的保证,阳光耀脸上立刻露出了踏实和感激的笑容。

能有个稳定的临时工干着,有份收入,不用风吹日晒地出去打零工,不用看人脸色,他已经非常满意和知足了。

“有个临时工就行,挺好,挺好!能按时发工资就行。后面慢慢再看机会,说不定哪天就有转正的机会呢。”阳光耀连连说道,语气里充满了对弟弟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盼。

老两口见小儿子说得如此有把握,胸有成竹的样子,二儿子自己也满意、想得开,心里那块关于工作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也就不再坚持顶班的事了。

张秀英脸上重新露出了释然和欣慰的笑容,连连点头:“好好好,你们兄弟俩自己有商量,有打算就好。明明有本事,认识人多,门路广,我们都听你的安排。这样最好,最好不过了。”

关于阳光耀未来工作的初步规划,就在这温馨、坦诚、相互体谅的家庭氛围中,确定了下来。

窗外,夜色渐深,弄堂里渐渐安静下来。但阳家的小屋里,却依然透着温暖的光亮和无限的希望。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救命!男友他哥是包养我的金主(1v2) 秘密热恋(师生 1v1) 弟弟学会催眠之后(骨科) 夏宫 说好制作消消乐,反战游戏什么鬼 错许 (叔嫂 1V2H) 逼我打职业是吧 穿成恋综买股文里的路人beta 天纵骄狂 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