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苟秦 > 第101章 烈火烹油

第101章 烈火烹油

而不论如何谦恭推辞表演,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屠灭石氏之后,李閔正式於鄴城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永兴,正式建立“大魏”。这个时期,他还没有復其旧姓“再”,因此暂时还可以称之为“李魏”。

李閔称帝,建立魏国的消息,对北方赵人士民来说,无异於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仿佛预示著,他们对胡人暴政的反抗斗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北方天翻地覆的局面,终於得到了纠正。

消息传开后,中原士民,那些赵人掌权者,多举兵呼应,鄴城周遭郡县,有大量士人,前往投奔,共裹盛举。

但与此同时,羯赵的那些残余势力们,可就完全不能接受了,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石棘奴,

也胆敢越称帝。一时之间,中原北方,在赵人士民为李閔歌功颂德之余,那些割据一方,掌握军眾的羯赵疆臣们,对李閔的声討声则更加炽烈。

一场彻底波及北方的大混乱,由此彻底爆发了。由羯赵分裂出的各方势力们,开始进行惨烈攻杀,而目的,绝不是为羯赵尽忠,为石氏復仇。

比如瀑头集团的姚弋仲,这老羌在李閔杀石鉴后,便率军,会同自鄴城出逃的姚益、姚若两个儿子及所率禁兵,討伐李閔。

只不过,等到李閔称帝,也没真正进攻鄴城,反而绕过鄴城,到魏郡南部与蒲氏斗过一场。却是,蒲洪那边,正式接受了来自东晋的赐封,另树一帜,彻底与羯赵划清分界线。

永和六年春季的北方,羯赵分崩离析后,剩下的各大势力,若说硬实力(慕容鲜卑不算,石虎时期已成为和羯赵同级別的势力了),首屈一指者,必是蒲氏领衔的枋头集团以及姚羌统领的头集团。

这两大势力,有相同的背景,相近的经歷,甚至相似的组织结构,两方之间那种近乎本能的矛盾与衝突,也因此而產生。

同时参与到羯赵崩溃后的乱局中,又同时对中原、关右抱有野心,或许双方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对方..::..这是会產生极度厌恶情绪的,而瞅准机会,便要將对方消灭吞併。

於是,在天下势力,都紧紧关注著鄴城,或振奋、或愤恨,或忌惮,猜测著其下一步动向时,

姚羌却突然向蒲氏动手了。

可以说是毫无徵兆,並且毫不留力,姚弋仲遣其子姚裹,率军眾五万,自混轿南下,意欲袭取枋头,攻灭蒲氏这个心头之患。

只不过结果嘛,足以令姚羌难看,姚裹惨败,被氏军斩杀三万多人。不是姚裹才干不够,也不是羌人將士不够英勇,只不过,蒲氏在各方面都丝毫不弱於姚羌,並且在吸收大量西归秦雍流民之后,犹有过之。

同时,姚羌属於远征,蒲氏则立足枋头,以逸待劳,更有蒲洪亲自领军励士,人多且势眾,各项因素层层叠加下来,姚裹最终还能率领部分残卒北归头,就已经是一种幸运,是他能力的体现了.....

五万军眾,损折六七成,仅从战损,都是一场惨痛的失败。即便羌兵只是其中一部分,对姚羌以及激头集团来说,依旧是伤筋动骨。

更为关键的,此战之后,头集团可以说与枋头集团失去了正面对抗的本钱,姚羌的竞爭力大大减弱,不管是中原、关右还是天下,都將永远落后於蒲氏,不只是地理上的,更是实力、影响力上的。

大败之后的姚羌,自然休提討伐李閔了,只能灰溜溜地收拢败眾,撤回瀑头舔伤口,將舞台暂时让出来,留给其他“演员”。

相比於淒凉乃至惨澹的姚羌,蒲氏这边自是声势大振,春风得意的蒲洪,在枋头自称大都督、

大將军、大单于、三秦王,並应文“草付应称王”,改蒲姓为“符”,並大封魔下文武,符氏枋头集团由此以一种崭新而正式的形象,出现在歷史的浪头。

从其自號可知,东晋的赐封,根本不放在眼中,对关右地区,也的確有志取之。只不过,这个时期的符洪,可谓志得意满、不可一世,自认不论是李閔也好,姚羌也罢,乃至东南的晋室,辽东的慕容偽,都能平定之。

简单的讲,荷洪飘了,心思全在中原爭霸,全在收拾北方、平定天下的美好畅想中。

也因如此,当听到西面的一些消息,比如河东的“苟逆”在吸纳西迁的秦雍流民时,洪虽然有些讶异,却也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苟政这些逆党,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一些乘隙窃据河东的流贼罢了,若非他们这些英雄豪杰被中原乱局牵扯,任一人,都可提兵击灭之,前者让其逃脱,也只是其幸运罢了.....

臣下毛贵与辛牢,倒是进言奉劝荷洪,说苟氏实力虽然弱,但十分坚韧,不可小,宜早除之。但洪却认为,他正欲平定中原,成就王霸之业,岂能因一小小蠡贼而分心他顾?

待他消灭群雄,遣师西赴,盘踞河东弹丸之地的苟逆,顺手可灭,不足为患?

荷洪看法,不能全以傲慢自负定性,也並非全无道理,他唯一的小乃至忽视的,只有一点,

执掌河东苟氏集团的是苟政!

进入二月的时候,北方的局势已经彻底换了新顏。李魏兴於鄴,氏起於枋头,石祗、石琨兄弟在裹国抱团取暖,苦苦维繫著“羯赵”这面破烂旗帜,六夷將校、地方军阀,依旧割据一方,等待著新一轮的下注。

但北方这个乱局,参与者绝不只是羯赵这些残余势力,群豺之外,更有猛虎饿狼。

在北方,已经积粮练兵半年有余的慕容鲜卑,终於不再按捺了,燕王慕容正式下令,挥师南下,三路伐赵,目標直指幽州。慕容恪、慕容霸这两个慕容群英中最杰出的两名统帅,都在征伐之列。

在南方,那个有“殷浩不出,奈苍生何”之名,那个被建康朝廷视为大救星,那个曾经在千呼万唤中方被请出山的大名士、大清谈家殷浩,终於被彻底被摆上前台,全面负责北伐事宜。

需要提一点,比起北伐,殷浩更重要的使命,乃是制衡声势日益壮大的桓温。在中原喧闹之余,在荆州磨刀霍霍的桓温,几度请命北伐,然而由会稽王司马昱秉政的东晋朝廷,哪敢让桓温去,要是真让他北伐成功了,如何制之?

但是,北伐这种政治正確又实在难顶,只能另闢蹊径了,只不过,把希望寄托在殷浩这样的名士身上,本身就是一件滑稽且荒诞的事情。

殷浩如羊,桓温如虎,以羊制虎,最终的结局怕也只是羊入虎口罢了。当然,在这个阶段,环绕在殷浩身上的光环,还是十分耀眼的,毕竟是被视为管仲、孔明一类的匡扶济世大才。

而在全天下的目光,都持续聚焦於中原、河北,聚焦於鄴城时,苟政对这些,却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只投以极其微弱的关注。

回到安邑后,他的注意力,就已经彻底转向关西,望向长安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葬心雪 (古言H) 侥幸(骨科) 重生八零:老张头暴打白眼狼 重生之末世孕子 从岛国开始的华娱 婬神佑春(古言NPH) 穿越诸天万界 你不能只在吃铁桿庄稼时才爱大清 星际万人迷,怪物们排队跪求我契约 暗恋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