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靖安
丞相府。
刘裕阅览著建康加急送来的书信,舒缓的脸色渐渐紧绷。
得知刘怀慎府僚相杀,至今未探得结果,他暂时压著怒气,转而看向其余奏报,遂遣人召谢晦入府。
在这等待之际,刚用过午餐,刘裕闻见阵阵香气,心烦使然,便不由有些坐立难安。
姚氏入府前,他都未怎碰过“荤腥”,灶房所做的滋补汤不敢下过多佐料,清谈无味,此番猛烈的香味,与炙烤脯肉食所洒的香料不同,甚至乎还带有微微的焦气。
“不是才用过午餐,厨房怎又起炉灶?”
恭候在屋外的奴婢听此,说道:“是世子在烹菜。”
“烹菜?他倒是清閒。”
刘裕本想指斥刘义符不务正业,去做厨事,但想到先前其所进諫的高论,便也无言。
读书习武皆是为了功利,既然刘义符有此能耐,他也没必要操心,毕竟总是要鬆懈的,现今也算是他难得的閒暇,待数年后,想有此閒情都难。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找好书上 101 看书网,101????????????.?????超方便 】
谢晦踏入门前,同样为溢出的香气所吸引,但主公急召,兹事体大,他不敢耽误,遂快步入了书房,將门紧紧闭上。
“主公。”谢晦作揖道。
“下鳩毒之僕婢,皆畏罪自杀,你如何看?”
不等谢晦阅览完,刘裕便先声发问。
“刘公如何处置?”
“怀慎已免了官职,赋閒归家。”刘裕思绪了片刻,说道:“在此时行不轨之事,果真如车兵所言,又不安分了。”
当初三人於堂中论九酝春时刘义符便说过,行军至洛阳、陕中时亦说过,刘裕不是没想到自己不在时后方会有所动盪,只是不曾想他们竟敢对刘怀慎上手。
刘怀慎与刘粹乃是建康唯二统领兵权者,皇城禁军也皆在其麾下,职权相当之重,刘穆之迫於压力免去前者官职,也是为了稳妥。
中领军一职虽被裁撤,但禁军兵马还是牢牢统领在手中,现由刘穆之所调度。
刘怀慎之长史、司马相继惨死,除去旁人陷害外,自身也有了缺漏,若刘穆之执意作保,哪一日虎符被篡夺,发动宫变,建康乃至后方便要大乱。
出於情理,出於大局,刘怀慎断然不能再掌职权,此案也算是明谋,不论查不查的出真凶,罢官瀆职都不可避免。
刘裕见谢晦皱眉沉思,一时做不出决断,说道:“车兵几番与我说,让我回建康一趟,陇右、
西凉尚未平定,我实抽不开身,义隆年幼不明事理,我欲令车兵回去。”
“世子回去也无用,满朝文武,皆畏惧您的威名,世子年少,纵使回了建康,也不见得比刘公处置得当。”谢晦直言不讳道。
主僕二人心中瞭然,唯有刘裕亲自回建康,方能震慑各族。
令刘义符回去,於事无补不论,万一刘裕出了变故,新旧两朝文武,定然要爭执不下,偌大的基业打了水漂,谢晦光是想想,全身便不寒而慄。
携带幼子在旁,不全是为了栽培后继者,亲兄弟尚且会因爭夺家產而反目成仇,更何况无血缘之亲的诸位將领?
要眾將上下一心,沆瀣一气,简直是痴人说梦,军伍出身,哪个会如此纯质?
恩自谦,是本性使然不成?
他若是当真愿做牛马,不放出那一豪言,怎会有今日?
正所谓大智若愚,有些人是装蠢,有些人是真蠢,现今看来,沈田子就属后者。
自那次庆功宴后,谢晦不太敢再与郑鲜之、傅亮等人往来,刘义符都发话了,再如何,他也不能偏向何人,秉持中庸之道总是无错。
“治略一地,所需时日,短则一两载,建康多生事端,大军於长安久滯不前,后方空虚,我恐久则生变。”
“仆见刘公论处妥当,一年来,不过是此一桩事,禁军驻兵皆由诸公將领所统,无非是庙堂有些变动,於地方上,並无影响。”
刘裕说是空虚,那是比起关中司隶。
扬州尚有数万兵马,光是宫城禁军便有近万数,只要掌控禁军,凡是敢作乱者,当夷三族。
建康远在万里之外,一封书信不能概括其处境,刘穆之信中陈述,並未有急切慌乱之意,想必也是知道关中轻重,诸国群狼环伺,无数双眼睛都在盯著长安,盯著刘裕,盯著十万晋军的动向。
现在回建康,他国未必不会乘虚而入,尤其是在这京兆官员还未全部裁撤的情况下,王弘还没从建康起行,调遣顶替秦官士人的选员也还没定下。
倘若原本只占据京兆至武都郡也就罢了,现今北至平阳,西至天水,版图扩张迅速,为了稳定地方,刘裕作为主心骨,要是离开了关中,回到南方,人心就要再次浮荡。
一时间,刘裕倒是陷入了左右两难之际,委任刘义符坐镇关中,才能、德行、民望军威皆俱齐,可惜先前山阳一役,太过冒失,开疆扩土无妨,收成便令他难以心安。
“主公回建康,也非不可行之事,但至少要等到来年,天水平定,羌部安顿后再行南下。”
谢晦思绪好一会,又道:“仆以为,来年夏秋时可回京,停留月余,料理诸事后,主公便又可回长安,以备兵事。”
回建康可以,但要快,趁著诸国还未缓过神来再回长安。
来来回回一遭,三两月足矣,要是再以一替身混淆视听,还能再拖延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