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5章 跑!拿下冠军!和08年一样!
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
“牙买加队已经到了最前面!!!”
第三棒的弯道赛道上。
博尔特的左脚刚以標准的外侧脚掌扣住地面,膝盖顺著弯道弧度往里收了收,
上半身保持著稳定的倾斜角度,
腰腹肌肉像绷紧的钢索,每一次蹬地都让身体顺著弯道弧线往前送。
苏神虽然在全力追赶,但是还是被越拉越开。
博尔特完全不受影响,他现在只享受拉开苏神的快感。
第四棒的阿萨法·鲍威尔早已站在交棒区的起点附近,他微微屈膝,身体前倾,双眼紧紧盯著博尔特的身影。
作为牙买加接力队的老將,他对博尔特的跑姿和节奏有著极深的了解。
博尔特的左脚刚碾过弯道末端的橡胶颗粒,鞋钉在赛道上蹭出细微声,他的左手始终贴在腰侧,接力棒被食指与中指的第二关节稳稳扣住,棒身与地面保持著30°的倾斜,这是米尔斯训练中反覆敲定的“预递角度”。
他现在已经领先苏神很多,但他没有丝毫急躁,反而刻意將步频压了半拍。
每一步蹬地时都让前脚掌在地面多停留0.1秒。
像是在为即將到来的交接“踩实”节奏。
“交接只要做得好,会比你们纯跑动跑得快更有力!”
这一句米尔斯的原话已经印在了博尔特的脑海中。
他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白尼尔斯为什么要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自己能跑得更快,牙买加对整体的容错率也会提高。
甚至不需要在纯跑动上把自己逼得那么厉害。
他的视线越过前方的交棒区標记,落在鲍威尔的起跑器旁——
那里有一道他和鲍威尔私下约定的“启动线”。
当自己的右脚踏上那道若隱若现的启动点,鲍威尔就该开始预跑。
这个细节是他们在训练中磨了整整三周的结果,之前鲍威尔总爱提前半秒启动,导致两人节奏脱节,如今靠著这道“隱形標记”,他们的启动误差终於控制在了0.1秒以內。
这对於別的队伍来说,其实依然算是很大的误差,但是对於牙买加队来说却已经足够好了,因为他们以前交接足够烂,那现在只要提高一点点都算是好。
跑到交接前20米,博尔特的腰腹突然微微一收——
不是为了加速,而是借著这股劲调整骨盆角度。他的右肩往下沉了1厘米,左臂自然向后伸展了5厘米,这个动作看似隨意,却是为递棒做的“预摆准备”。
以往他总爱到最后一刻才突然伸臂,导致鲍威尔接棒时手臂过度拉伸,现在提前20米就开始缓慢调整,让整个递棒动作像流水般连贯。
他能感觉到掌心的接力棒隨著奔跑的节奏微微发烫,棒身的防滑纹路已被汗水浸得有些湿润,但手指的力度始终没变,像是焊在了棒身上。
交接前15米,博尔特的左脚落地时特意往內侧扣了半寸,这个细微的转向让他的身体与鲍威尔的预跑路线形成了一条直线。
他的余光瞥见鲍威尔已经屈膝准备启动,膝盖的角度与自己的膝盖几乎一致。
这是他们在训练中对著镜子反覆比对的“同步角度”,確保预跑时两人的发力轨跡完全重合。
呼呼呼——
有风。
还不小。
博尔特下意识地將左臂后伸的速度放慢了0.02秒,抵消了侧风可能带来的动作偏移。
第三棒因为是在弯道。
因此更多的是侧风的问题。
也因为这样目前为止对於弯道上的风向利用並不可控,即便是苏神也没办法。
不然的话,藉助方式理应也不会落后这么多。
仿佛老天今天都站在了牙买加这边。
鲍威尔的双脚早已踩在交棒区起点的白色虚线上,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膝盖弯曲的角度正好是135°。
这个角度能让他在启动时瞬间爆发出最大推力,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度弯曲导致重心不稳。
他的右手自然垂在身后,掌心向上,手指微微张开,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c”形,
这个姿势能让他在接棒时第一时间锁住接力棒。以往他总爱把手指绷得太紧,导致接棒时容易打滑,现在刻意放鬆手指,只靠掌心的摩擦力先稳住棒身,再用手指后续发力。
天知道。
老鲍居然在做预跑校准。
这真是。
神奇的一幕。
和以往牙买加队的交接隨意,简直是判若两人。
嘭。
当博尔特的右脚踏上那道“隱形標记”时,鲍威尔的左脚突然蹬地——不是猛地发力,而是像弹簧般轻轻一弹。
他的预跑第一步步幅严格控制在80厘米,这个比例是他们根据两人的身高差算出来的,確保预跑时不会因为步幅不匹配导致节奏混乱。
他的身体前倾角度渐渐进入15°,与博尔特的身体倾斜角度完全一致,这样两人在交接时上半身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避免了因角度偏差导致的接棒失误。
预跑第二步,鲍威尔的右手开始缓慢向后伸展,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保持在45°。他的眼睛紧紧盯著博尔特的左臂,视线的焦点不是接力棒,而是博尔特的肘关节。
以往他总爱盯著棒身,导致接棒时容易因为视线偏差错过时机,现在盯著肘关节,能通过肘关节的运动轨跡提前预判递棒时机。
他能感觉到手臂的肌肉在慢慢绷紧,肱三头肌的收缩节奏与博尔特的步频完全同步,每一次肌肉的颤动都对应著博尔特的一次蹬地。
预跑第三步,鲍威尔的右脚落地时特意往外侧挪了1厘米,这个调整让他的身体与博尔特的身体之间保持了20厘米的安全距离。
既不会太远导致接不到棒,也不会太近发生碰撞。他的左手自然摆动,幅度比平时小了一半,避免了多余动作消耗体力,同时也防止摆动时碰到博尔特的手臂。
此时他能模糊地听到博尔特的脚步声,那声音沉稳而有节奏,每一步都像踩在他的心跳上,两人的步频在这一刻完美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频共振”。
米尔斯让他根据这个声音来確定自己的预跑节奏。
这整套流程下来,简直和以往的牙买加完全不同。
反而是说今年也练了练接力的美国队跑得一塌糊涂。
看见博尔特渐渐靠近。
交接前5米,鲍威尔的右手突然停止后伸,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他们在训练中用捲尺量出来的,距离博尔特的左手递棒点正好25厘米。
比一般的交接要稍微长一点,这是因为博尔特身高高臂展足够鲍威尔的身高也足够高,臂展也足够长。
米尔斯也是根据他们的身高进行了特殊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