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剌知院目光微闪,大怒道:“可汗还在大都,这里哪来的大汗?”
阿剌知院当机立断,立即转身抽出桌上的刀,直接朝伯颜帖木儿杀去……
傍晚,斥候回禀,瓦剌大营隐见奇异火光,又有嘈杂声,似乎发生了内斗。
于谦一听,微讶:“挑拨离间这么好用?”
陈怀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沙哑地道:“那我明天还去喊吗?”
于谦看了他一眼,派出大量的斥候继续去探:“你还是准备一下伏击吧。”
正统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夜,瓦剌大营兵变,瓦剌大将阿剌知院带其部落士兵杀出大营,也先派出八千兵追击。
大营正混乱时,于谦命陈怀、朱冕等人冲营,瓦剌军营大乱,也先决定撤兵。
一路向东,决定与中路兵马汇合。
杨洪亦传来捷报,中路瓦剌大军亦被击败,已经后撤。
在于谦的授意下,朱祁钰当即命杨洪清扫所有滞留的瓦剌军,不可深追。
虽然很想杀了也先,甚至想一路杀到瓦剌的大本营,但他们此时做不到。
大明的骑兵远比不上瓦剌,他们的军队更适合守城。
火铳还算轻便,但在这次反击战中立下大功的火炮,重量太重,不好移动。
火器阵可以成功一次,却很难成功第二次。
于谦深知这一点。
而且,自皇帝遇难的消息传开后,福建的叛乱越发迅猛,西南边陲各势力和各国也趁机而起,王骥完全被拖住,他们必须得立刻回京,奉郕王登基,以安天下。
所以,他们不能追。
只是收复防线,重新制定防务。
后者,朝臣们只能给出建议,真正落地要看当地守将。
郭登战死,倒算是一件好事,郕王没有因他隐瞒军情而去追究他的家人,但也无赏,只是这样一来,大同总兵的位置空了下来。
郕王苦恼,不知道叫谁来接手比较好。
朝臣们都提议陈怀,于谦也觉得陈怀合适。
郕王下意识地看向潘筠。
潘筠抬起眼眸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郕王便压下此事待议,等人都退下后就问她:“国师,陈怀有何不妥吗?”
“先帝身边的武将,英国公不提,武德兼备的,唯樊忠、王骥而已,本来井源也可一用,但他是驸马都尉,”潘筠道:“我记得陈怀留镇四川时,曾不止一次被弹劾侵夺屯田,骄纵不法,还因此降职。”
要是被御史弹劾其他的,或许还有一辩之地,但一个武将要是被弹劾侵夺屯田,那御史一定是有了确实的证据才会弹劾。
还因此被降职,说明事实如此,而且以陈怀的爵位和官职,只怕侵夺的屯田还不少。
潘筠道:“我们大明的骑兵是比不上瓦剌,但永乐皇帝在时,我们能扫平漠南漠北,怎么才二十余年,我们却落败至此,几乎抽尽全国之兵才险赢?”
她沉声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亲征失败,责任不止在于王振和先帝。”
这是说,大明的军队早就有问题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