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编故事去骗钱
截止目前为止,鲲鹏科技只和魔都工程科技大学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另外就是和南理工有一些人才引进方面的协议,其余研发人员都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
但是和大疆有研发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协议的大学却远不止一家。
据罗阳所知,他们最早和哈工大有联合研发的相关协议,后来又和新南威尔士大学、首都航空航天大学、魔都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大、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
因为这些,才有了大疆后来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以及深厚的技术储备。
鲲鹏科技如果不及时赶上,后劲不足的短板迟早要暴露出来,最终被竞争对手给甩到身后。
“我们其实已经在和交大、南航等院校谈合作的事情了。”
褚见明立刻汇报道:“只是现在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本来想等这次柏林航展结束之后再向您汇报相关进展的,但是经过您现在这么一提醒,发现我们有点想当然了.”
“不是想当然,是被前面取得的成绩给迷住眼了。”
只要不是谈论技术上的事情,罗阳的思维还是很敏锐的;“因为在国内市场占据份额超过了大疆,海外市场也在飞速追赶中,而且咱们比大疆更早几个月拿出新一代多旋翼无人机,所以企业内部开始弥漫骄傲情绪,我猜应该是这样。”
“现在回想,觉得董事长批评的一点都没错,企业内部是开始滋生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了。”
褚见明抹了抹额头的汗渍,面带苦笑的道;“甚至在这次改良型鲲鹏2.2代无人机试飞前,技术部还喊出半年内拿出鲲鹏3.0新机型的口号,实际上从试飞失败的结果来看,咱们要是继续这样下去,别说半年内拿出鲲鹏3.0新机型了,一年时间都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全面突破。”
“老褚,这件事你要重视起来。”
罗阳神情严肃的交代道:“咱们无人机几个系统就摆在那里,国内哪些大学的相关专业排名靠前,也摆在那里,咱们不去占领这块,竞争对手就会去占领,哪怕奔着拖后腿的目的去,也要拿下那些高校的合作协议。”
“我回去后就安排这件事。”
褚见明认真的点了点头;“专门组建一个部门来负责和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的谈判,并且争取大部分抢在大疆之前”
“资金上有没有困难?”
尽管褚见明当面表了态,但是二季度财务汇报才开完没多久,罗阳知道鲲鹏科技现在的资金状况。
从数据上来看,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二季度的销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北美市场需要持续性投入,欧洲作为新开拓市场,在三季度需要投入的资金不会比上半年开拓米国市场少多少。
加上自身持续性的研发投入,鲲鹏科技需要透支三季度的部分盈利才能填上这些坑。
如果下半年要和国内那些知名高校谈合作,光是联合组建研发实验室的资金就不是一笔小数字,所以罗阳主动揭开鲲鹏科技在资金上的窘境。
“你们放心大胆的去谈,资金上的事情,我来解决。”
罗阳很直接的对着褚见明道:“你那里只需要拿出相关计划来,包括和哪些高校合作,需要多少资金,都一一罗列出来,我在十月份之前将公司需要的资金安排到位。”
按照他的预估,鲲鹏科技想要和国内诸多知名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并组建新的研发实验室,需要的资金绝对不是几千万或者个把亿能解决的,至少需要两三个亿。
这笔钱最好是从银行贷款,其次才是罗阳注资。
至于将鲲鹏科技拿出来融资的事情,至少现在想都不要想。
由于美原油期货市场的斩获,现阶段是不缺钱的。
“董事长,我只是担心一件事。”
在得到罗阳的许诺后,褚见明想了片刻才道:“如果大疆知道我们的行动,逼急了的情况下开始对外融资,一直瞄着民用无人机产业的资本肯定会蜂拥而入,到时候他们手里将会拿到充足的弹药”
他的话不无道理。
虽然在罗阳的记忆碎片里,大疆除了在早期阶段接受了几笔投资之外,后续就没有再接受外部融资,但是在鲲鹏科技的充分竞争下,大疆会发现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接受融资就会成为必选项。
“无非就是几个亿的事情。”
罗阳淡淡一笑:“现在拼的是时间,是决心,看谁更早能不计代价的拿下技术领先的高地,在大疆还处于犹豫阶段,我们抢先一步,将来的领先优势会越来越大。”
“头部通吃?”
褚见明嘴里冒出了这个词语:“某些赛道的分支,往往是头部企业占据80%以上市场,其他企业分享剩下的20%,现在咱们和大疆争的就是这个赛道的头部。”
“你能想通这一点最好。”
罗阳再次拍了拍褚见明的肩膀:“记住一点,鲲鹏科技和大疆之争,说到底就是技术之争,谁能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说完之后,他踩灭了烟头,拉开后排车门,上车离开。
“回集团总部。”
这会儿上午十一点还不到,罗阳交代司机返回公司,他打算下午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尤其是接下来和idg高层谈共享单车合作的事,需要好好编织一个故事出来。
是的,编织故事。
欧米资本最喜欢这一套。
当然,故事除了美丽动人之外,还需要经得起推敲的一套自洽逻辑,并在外表上看起来具备可操作性。
另外就是关于共享经济的概念,现在是时候整理出来了。
之前罗阳创办共享单车项目,只是简单将项目往绿色、环保、节能和便利上靠拢,并没有对共享经济这个概念进行阐述。
虽然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米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于1978年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出,但是那个时候对于这个概念,还不是基于技术,而是一种更偏向于社会学的概念。
在两位教授的论述中,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协同消费,是一种经济模式,它通过技术平台连接资源拥有者和需求者,促进资源共享和交换,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并创造经济价值。
他们认为这种模式通常涉及到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或创新项目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