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转餉天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汪应蛟上了年纪,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难免有些健忘,但出兵朝鲜这么大的事情,他只要听说过,就一定不会忘记。
“您不知道也是正常的。”王纪扯了扯领口,往胸前灌了几股半热不凉的风。“下官也是前天才在內阁听了这事。当时,咱们的方首辅还很不客气地借著您请见的事情,遁去宫里避祸了呢。呵还要了一道手諭来。”王纪在心里添了一句,脸皮还真是够厚的。
“这么说,这个事情才开始议?”汪应蛟的脑子活动起来,很快就联想到了之前去吏部报到,却没见到吏部尚书的事情了。
“不是啊,”王纪脸上的笑容更苦了。“事情已经办成了,人家只是通知我们一声。让户部別忘了给朝鲜那边新增的兵措办粮餉。”
“已经办成了!?”汪应蛟彻底不淡定了。“什么时候!”
“我想,事情应该是从去年就开始筹谋了,不然咱们的徐大宗伯怎么能一回北京,就补到礼部尚书的缺?”王纪不无讽意地说。
“徐大宗伯.”汪应蛟確实觉得徐光启的升迁速度很不寻常,但一直以来也想不通其中的所以然。“这个事情跟徐子先有什么关係?”
“您不知道吗?”王纪说,“差不多就是前年这个时候。咱们的徐大宗伯上了一道什么《辽左阽危已甚疏》,自请携带几百名巧工教师东赴朝鲜,监护其国。这条奏议当时是不报的,但是皇上继位之后,就把这个事情给拿了起来。那原奏中的几百名巧工教师,也变成三万兵马。”
对於徐光启超升的事情,王纪有过很多的猜测。
一开始,他以为徐光启走的是詹事府的路子。徐光启本人虽然没有担任过皇帝的讲师,但到底也在詹事府待过一段时间,和他们当中的某人交好,再经那人推荐上位,也算正常。唯一的怪异就是升得太快。不但直接跳过了詹事府內部的官阶,甚至连礼部的左右侍郎都没掛,直接就补了尚书的缺。
隨后,西洋人奉召进京,皇帝下旨在天津开埠,王纪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多了一重经济与信仰上的猜测。有一段时间,王纪甚至担心皇帝突然在宫里大搞西洋异术,以求长生。
这样的猜测与隱忧算是一直持续到了前天。出兵朝鲜的事情一出来,王纪一下子就推翻了此前所有的猜测,直接將徐光启被超擢的事情认定为是因为万历四十七年的监护朝鲜奏议。王纪这才不无惊讶的意识到,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宫里就一直有一双静待时机的眼睛正默默地观察著这一切。
“我確实不是很清楚。”汪应蛟摇摇头,“万历四十七年那会儿,我还在家里准备著过我的七十大寿呢。”汪应蛟赋閒近二十年,別说七十大寿,身后事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哼哼。”王纪忍住不哼了两声,见汪应蛟看过来,便略有些心虚地移开了视线。“您在路过山东的时候,应该碰到了准备东渡朝鲜的京营兵吧?”
“东渡朝鲜.”汪应蛟捋了捋下巴上的白须。“那些京营兵不是去山东加固海防的吗?”
“看来您也被迷惑了。”王纪又拿起先前那盏冷掉的茶往喉咙里灌了一口。“那些京营兵说是去山东加固海防,防备倭寇,但实际上是去登州做渡海准备。前天,我在內阁那边听说,他们是五月初一那天出海的.”王纪沉吟了一下,“.五月出海三月离京,不对!您前天才进京,应该碰不上他们吧?”
汪应蛟点点头说:“我確实没有碰上他们。我是在过境临清的时候,听驛站的人说,京里调了上万兵马去山东备倭,我原本还想找个时间问问个中详情,但是现在看来,似乎也不必了。”汪应蛟顿了一下,接著问:“朝鲜那边的行动顺利吗?”
“不知道。內阁没说,但想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王纪说道,“整个五月份,餉部那边也没有传过粮船、餉船因为遭遇风浪而大规模倾覆的报告。最近辽东那边,也没什么重大的紧急军报。而且就朝鲜那个军力,即便废王想要违抗天意,恐怕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废王!”原本已经缓缓陷入沉思的汪应蛟再一次瞪大了眼睛。
“对啊。废黜国王,监护朝鲜,侧应辽东啊。”王纪掰出三根手指。
“就算是要监护朝鲜,也不必废黜国王吧?”汪应蛟皱著眉头沉吟道。
“您说得没错。”王纪反问说:“但如果国王有罪呢?”
“什么罪?”
“当然是通敌叛国了。”王纪娓娓说道:“咱们的徐大宗伯在前年就指控朝鲜与奴贼私通款曲,暗自交好。如今更是找到明证,证实当年东征捣巢,刘鋌一路之所以惨败,就是因为朝鲜將官得到国王密教,於阵前同奴贼媾和。”
“竟然还有这种事”汪应蛟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是什么山中野人一样,对时事政治一无所知。
“锦衣卫那边说是已经找到关键证人了,所以应该不会有假.”王纪的语气带著几分微妙。
汪应蛟眼睛一咕嚕,没有再往深里问:“那这多出来的二百万,还有辽东的八百万,户部这边原本打算如何挪支?”
“先说原本的八百万吧。”王纪按住案台的边缘,拿起一本放在椅子右侧顺手位置的帐本,轻轻一捻便找到了匯总的那一页。“三百二十四万的餉银暂时不用担心了。去年,东厂抄了郑国泰,还有那些矿税太监的家,金银细软、房產田產、工坊商铺,全部折银髮卖,大概有八九百万。其中的四百来万现在已经拨出来了,加上皇上即位之初发下来的二百万帑银。算是把经年积欠的京官俸禄和九边的欠餉全部补上了。剩下的钱,年初的御前財政会议上,也议定了用来支付今年的辽餉。如何支用、如何採买都在这个册子上写著。您看看吧。”说著,王纪便把手里的册子递到了汪应蛟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