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外围激战
宜昌城内的钟楼指挥部,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战争心脏。
七八台电话机散落在指挥部各个角落,铃声此起彼伏,如同急促的命令。
十多名参谋们也早已没有了平日的从容,他们满头大汗地奔走在沙盘和地图之间,大声地接听、记录、传达着来自前线每一个角落的最新战报。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汗味、浓烈的烟草味以及从窗外飘进来的、若有若无的硝烟气息。
“报告!三号阵地左翼被突破!黄观涛团长请求炮火支援!”
“装甲一团报告,他们的侦察连又摧毁了一门九二式步兵炮,一辆霞飞坦克的履带受损,正在抢修!”
“西城门观察哨报告,发现日军小股部队试图从田埂处渗透,三团一营正在对他们进行驱逐!”
苏耀阳就坐在这片喧嚣和混乱的中心。他坐在一张普通的木凳上,背脊挺得笔直,面色严峻如铁。
城外传来的轰隆炮声,如同沉闷的鼓点,不断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他却仿佛充耳不闻,眼神死死地盯着面前那个巨大的简易沙盘。
别看在战前动员会上,苏耀阳对即将到来的第六师团表现得似乎不屑一顾,言语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但那终究是说给别人听的,是为了鼓舞士气。事实上,苏耀阳的内心,绝不像他表面上流露出的那般轻松。
作为一名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第六师团”这四个字代表着什么。
后世的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们,在争论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哪个师团战斗力最强时,意见并不统一。
有人推崇仙台的第二师团,有人则力挺熊本的第六师团。
但无论怎么排名,第六师团都是日本陆军中当之无愧的翘楚,是精锐中的精锐,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术素养,几乎是日军的巅峰代表。
三年前的南京保卫战,第六师团之所以被打得那么惨,几乎损失过半,其根本原因,就是苏耀阳这个“不讲武德”的家伙,在最关键的时刻,动用了从物质转换器里搞出来的沙林毒气,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才侥幸取得了那场看似辉煌的胜利。
可谁要是因此就小瞧了重组后的第六师团,那绝对是大错特错。
如今,当山西民团和这支复仇心切的第六师团,堂堂正正地在宜昌城下拉开架势,进行一场硬碰硬的野战时,苏耀阳立刻就感受到了那股令人窒息的压力。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第六师团展现了其极高的战术协同能力。
他们先是利用陆军航空兵的零式机群,死死拖住了程如风的海盗飞行大队,暂时抑制住了制空权。
紧接着,师团下属的第六炮兵联队,便立刻抓住了这个宝贵的窗口期,将其装备的全部三十六门明治四一式75毫米野战炮和十几门九二式步兵炮推上前线,对着山西民团最外围的防御阵地,开始了猛烈的炮击。
一时间,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整个阵地被爆炸的火光和掀起的泥土所笼罩。
但山西民团也早已今非昔比。
面对日军的炮火,苏耀阳毫不示弱,立刻下令自己的炮兵部队进行反击。
部署在后方阵地的、由物质转换器出品的整整两个营的m101型105毫米榴弹炮,发出了沉闷的怒吼。
这些无论在射程、威力还是射速上都全面碾压日军75山炮的重炮,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成吨的钢铁和烈焰,倾泻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上。
双方的炮兵,隔着几公里的距离,展开了一场惨烈至极的对射。炮弹在空中交错飞行,在彼此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团死亡之。
场面从一开始,就血腥到了极点。
一名作战参谋快步走到苏耀阳身边,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
立正敬礼后,他指着沙盘上己方正在遭受猛烈轰击的前沿阵地,大声建议道:“第六师团的炮火极为猛烈,而且他们的炮位极为分散,105炮营很难锁定,我建议立即动用我们炮兵团的全部力量。
把剩下的两个155毫米榴弹炮营也拉上去,对准鬼子的炮兵阵地,来一次决定性的反击!争取一举全歼他们的炮兵联队!”
这名参谋的建议,代表了指挥部里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既然拥有火力优势,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发挥出来,用绝对的力量将敌人砸扁。
然而,苏耀阳听完后,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沙盘。
“不行。”他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可是,如果任由日军的炮火继续肆虐的话,我怕外围防线的伤亡会增加啊!”作战参谋急切地说道。
苏耀阳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神极为平静。
“我知道。”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地说道:“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命令炮团,两个155重炮营继续潜伏待命。
我相信,105炮营足以应付日军这个炮兵联队。”
见参谋还想再说些什么,旁边另一名作战参谋轻轻拉了他一下,对他摇了摇头。
这名参谋虽然不解,但也只能无奈地敬礼退下。
苏耀阳当然知道,如果现在就把那两个营的m1型155毫米榴弹炮拉出来,凭借其更远的射程和更恐怖的威力,确实有很大把握在短时间内就敲掉日军的整个炮兵联队。
但他不能这么做。
一开始就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亮出来,那是赌徒才会干的蠢事。
他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但他对于林帅的那句名言他记得最清楚:不管打多顺的仗,手里永远要捏着一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的预备队。
这支预备队,就是你翻盘的底气。
虽然他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但他一向认为,自己不懂或是拿不准的东西,听大佬的准没错。
而现在,他手中的155毫米榴弹炮营,就是他为这场大战准备的“底牌”之一。现在还远没到动用它的时候。
战场上的局势,也确实如苏耀阳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惨烈的炮战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
在这场纯粹的火力、射程与射速的较量中,日军的第六炮兵联队被山西民团的105毫米榴弹炮营,从头到尾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碾压。
明治四一式75毫米野战炮,无论是最大射程还是炮弹威力,都远远不及m101型105毫米榴弹炮。
日军的炮兵们,在大多数时候,只能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其射程之外的精确打击。他们引以为傲的精准炮术,在绝对的技术代差面前,显得苍白而无力。
不断有呼啸而来的105毫米炮弹,精准地落在日军的炮兵阵地上。爆炸掀起的巨大气浪和横飞的弹片,将一门门四一式山炮炸得零件乱飞,炮位上的日军炮兵更是成片成片地被撕成碎片。
很快,在付出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火炮和近半人员伤亡的惨重代价后,日军的炮兵联队指挥官,再也无法承受这种一边倒的屠杀,极不甘心地选择了停火,并命令残余的炮队立刻转移阵地。
而日军炮兵的哑火,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
那些正在前线,顶着山西民团的机枪火网,准备发起冲锋的日军步兵们,突然发现,来自后方的炮火支援,中断了。
他们失去了炮火的掩护,完全暴露在了山西民团交叉火力网的面前。一时间,早已准备多时的重机枪、迫击炮和步枪,开始疯狂地倾泻着弹雨。
进攻的日军步兵,如同被割倒的麦子一样,成片成片地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伤亡数字急剧攀升。
随着日军炮兵的哑火,主战场上的主角,重新从呼啸的炮弹,变回了血肉之躯的步兵。
宜昌城郊,一道被炮火反复犁过、又被工兵们连夜加固的战壕里,张文山正半蹲在掩体后面,探出半拉脑袋用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方。
镜片里,百米开外,日军的步兵正在以标准的散兵线,交替掩护着,动作熟练地向他们这边压过来。
他们的动作很专业,总有人在移动,也总有人在提供火力掩护,丝毫没有因为失去炮火支援而崩溃。
“都别急着开枪!把鬼子放近了再打!”
张文山放下潜望镜,压低声音对身边的步枪手们命令道,“没我的命令,谁都不准开枪浪费子弹!”
他的士兵们都是老兵了,闻言都默默地检查了一下手中的m1加兰德步枪,然后将枪口从射击孔里收了回来,耐心地等待着。
张文山转头,对旁边的两名bar轻机枪手打了个手势。
“二愣子……柱子!你们两个,自由射击!给老子点名!打完一个弹匣就换地方,别让鬼子的掷弹筒给瞄上了!」
“好嘞,排长!”
两名机枪手嘿嘿一笑,立刻将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的枪托抵在肩上。
这种武器虽然不如重机枪的火力持续,但胜在轻便灵活,一个人就能操作,非常适合在战壕里打游击。
“哒哒哒……哒哒哒哒……”
两挺bar轻机枪先后发出了清脆而有力的点射声。子弹精准地扫向正在移动的日军,一名正从一个弹坑里探出半个身子的日本兵,胸口瞬间爆出两团血,仰天倒了下去。
日军的阵型立刻被打乱,几名掷弹筒手迅速卧倒,开始寻找bar的火源。
但二愣子和柱子早已在打完一个短点射后,就猫着腰,迅速转移到了十几米外的另一个射击位。
就在日军的注意力被两挺神出鬼没的轻机枪吸引时,张文山深吸一口气,对着身后的通讯兵大吼道:
“告诉连部!我需要重机枪支援!坐标妖洞拐三!给老子狠狠地打!”
命令通过电话线迅速传到了后方的重机枪阵地。下一秒,死神的咆哮声,响彻了整个阵地。
“咚!咚!咚!咚!咚!”
部署在后方制高点的三挺m2勃朗宁重机枪,同时发出了沉闷而恐怖的怒吼。
这声音与日军的“歪把子”或九二式重机枪那种“哒哒哒”的撕布声完全不同,更像是巨人的心跳,每一声都充满了毁灭性的力量。
12.7毫米口径的重机枪子弹,带着肉眼可见的曳光,组成两道交叉的、炙热的火鞭,狠狠地抽打在日军的进攻路线上!
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等的屠杀。
子弹击中地面,会掀起一大片泥土和草屑;击中掩体,能将沙袋直接打穿。
而一旦击中人体……那名士兵的身体会像被重锤砸中的西瓜一样,瞬间四分五裂。手臂、大腿、甚至整个上半身,都会在恐怖的动能下被直接撕裂、抛飞出去。
日军的火力在m2重机枪的绝对压制下,显得无比拉胯和可笑。
他们手中的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轻机枪拼命还击,但子弹打在山西民团加固过的工事上,只能溅起一些无力的火星和尘土。
他们被死死地压在原地,连头都抬不起来。任何试图移动或者还击的举动,都会立刻招来那两条死亡火鞭的重点关照。
张文山冷酷地看着这一切,看着那些刚才还气势汹汹的日本兵,在重机枪的火力下被成片地屠戮,伤亡数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攀升。
就在日军的步兵被山西民团强大的交叉火力打得抬不起头,阵地前沿的尸体越堆越多的时候,战场的平衡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