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惯性机械自主导航(仿民兵),景德镇陶瓷专家
随着科恩和德国大型火箭技术资料的获得,泰山军工在高端火箭上进行了研究。
当然,这种大型项目,是不可能直接开工建设的,需要将理论先行吃透才行。
为此,姜文瑾带着火箭项目研究团队抓紧时间吃透那些资料上的技术。
而在这个过程中,泰山的军用火箭弹也随着研究的突破而得到改进。
1939年6月17日凌晨,缅北火箭弹总装车间灯火通明。
方文正俯身摆弄132毫米火箭弹的尾翼固定装置,机械感知清晰地反馈出新安装的摆动喷管和设计图上的些许误差,由此进行调整。
这是“泰山风暴“火箭弹的重大技术改进,一旦成功,将会让火箭的命中率大幅提升。
当然,这种技术,可不是未来那种电脑芯片运算式操纵,而是符合现有技术条件的机械式自适应改进。
其原理是通过导弹内部的惯性制导系统与伺服机构联动实现的,从而将飞行姿态控制与发动机推力矢量调整深度融合,达到自适应航行调整。
所以,摆动喷管并不是单一设备,而是一整套系统。
连接和控制摆动喷管的是机械式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这两个设备实时监测导弹的飞行姿态与加速度,并根据预设状态进行摆动喷管的调节控制。
现在,设备组装完成,就该测试下它的效果了。
方文叫来人,将这枚没有战斗部的空心火箭弹装上车,带去测试场。
到了测试场,工作人员将132毫米空心火箭弹从车上卸下固定在钢制发射架上。
方文走到发射架旁,最后检查了一遍尾端的摆动喷管系统,确定没问题后,让人退开,然后猛地拉动拉绳。
控制箱里的继电器“咔嗒”一声吸合。
瞬间,火箭弹尾部的固体燃料药柱被电火塞点燃,橘红色的尾焰冲破晨雾,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喷向地面,卷起一阵夹杂着泥沙的热浪。
火箭弹射了出去,却在空中突然偏向,扎向地面。
测试失败了。
方文和工作人员连忙上车开过去查看。
远处火箭弹坠落现场,因为没有战斗部,火箭弹只是砸断成了两节,后部漆黑一片。
方文用棍子挑动火箭弹破损的尾翼,以他对火箭弹的了解,已经找出了测试失败的问题所在。
是摆动喷管的耐高温材质出现问题。
改良后的推进剂产生的推进力更强,温度也很高,这就让摆动喷管的自适应调节无法正常运行,从而让火箭弹失控。
所以,想要制造出50年代的美‘民兵’、苏‘ r-7’那样的导弹,必须得解决高温材质问题。
陶瓷这种物质,是从中华起源的,现在既然有了耐高温陶瓷涂层材料的配方,那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呢?
带着这个想法,方文回去,找来了霍端阳和研究院化学研究组成员。
这些人,是泰山化工体系的元老和功臣,解决了化工厂和军工火药的很多技术难题,不知道这次能否继续破开高温材料这个难题。
经过两天时间的研究过后,化工组向方文汇报了情况。
缅北基地泰山研究院三楼会议室里,方文主持会议,其他人围坐。
桌上放着刚从坠毁火箭弹上拆下来的尾喷管装置,其切开面内壁烧蚀严重。
方文取下一块喷管残片拿在手上:“推进剂改良后,尾焰温度稳定在 1800c左右,之前的镀铬涂层撑不过 3秒,摆动喷管的连杆都因为高温变形卡住了。普通材质已经证明不可行,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使用钨合金或者陶瓷涂层。但我们没有钨合金配方,倒是有一张来自德国的陶瓷涂层配方表,所有我们没得选,只能走这唯一的捷径。端阳,你们化学组研究了2天陶瓷涂层,问题到底出在哪?”
霍端阳不光是弹药厂的负责人,还兼着化学研究组的组长,他接过残片对着灯光看了下,才叹了口气:“配方我们研究过,在烧制和附着方面遇到了问题。我们按资料里的比例混了氧化铝和碳化硅,可在窑里烧到 1600c就开裂,就算勉强烧成型,往喷管内壁贴的时候,一遇高温就会和金属基底剥离——就像粘在铁锅上的瓷片,火一旺就掉。”
坐在霍端阳旁边的年轻研究员小李突然攥紧了笔,声音带着点犹豫:“方总,我……我想起个事。我老家是江西上饶的,离景德镇就几十里地,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镇上的瓷窑看过——那些师傅能把瓷碗烧得薄如纸,还能在铁器上挂釉,烧出来的‘铁骨瓷’,放在柴火灶里炖一天都不会裂。要不……咱们找些景德镇的陶瓷师傅来试试?”
方文点头:“这样吧,你们继续研究,我想办法从江西那边找精通陶瓷的专家。”
短暂的会议就此结束,方文去基地电报室,向新四军发去请求帮忙的电报。
几个小时后,发来了回电,方文看了下电文,立即动身驾驶飞机前往军山湖。
军山湖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南昌沦陷后新四军飞行团和鄱阳湖支队部分战斗人员建立的。
虽然才建立不久,却依靠“雷达侦测敌机-——炮舰机配合地面部队作战”的高机动作战方式,在这片湖区站稳了脚,多次击退了来犯的日军。
成了插在敌后的又一颗钉子。
作为飞行团特别军事顾问的邵思慎,也在这段时间焕发一新,成了飞行团非常重要的作训教官,空地作战技术参谋。
这一天,他和往常一样,组织炮舰机队进行训练,却收到团部的命令,让他回去开会。
邵思慎暂停训练,来到团部,李团长说明情况:“军部来电,说是方先生将会来我们这里,飞行团将会配合他行事。”
邵思慎不禁激动,这段时间军旅生活,他过得很充实,也对共产党军队有了更多认同。
但有很多心里话,却没有倾吐的地方,总经理过来了,正好和他好好聊聊。
这时,有军官从外面进来:“飞机来了。”
邵思慎和李团长连忙出去查看。
一架不太一样的炮舰机在空中盘旋。
经过无线电通讯沟通后,降落在水面上。
过了会,飞机靠岸,方文和龚修能从飞机上下来。
李团长热情的过来迎接,方文微笑和他交谈着。
寒暄过后,方文一脸严肃说明情况:“我想要找几位陶瓷方面的专家,所以拜托你们军部帮忙。现在人已经找到,但在景德镇,那里虽然没有沦陷,却也无法将人送出去,需要进行一场空中转移行动。”
李团长立即展开军事地图:“景德镇在鄱阳湖以东,距离我们这里100公里,需要我们飞行团一起行动吗?”
方文摇头:“景德镇那边有人接应,并且与2名专家建立了联系,而且那边是国统区,太多飞机飞过去反而不好。”
李团长有点失望,随后又聊起了方文驾驶来的新型炮舰机。
对于这种加装了航空火箭弹发射巢的新作战方式,不光是李团长感兴趣,邵思慎和其他军官也想要知道更多。
随即,方文向他们更详细的介绍起来。
“这种新式武器,具备瞬间面打击能力,一次性可以向目标区域发射10-20枚航空火箭弹,这些火箭弹采用了延迟引信,会在抵达射程后空爆,覆盖相当大的范围,散射的弹片和冲击波会对范围区域的敌机造成无差别破坏。”
在场的军官和邵思慎听得睁大了眼睛。
他们当然明白方文说的。
航空机枪和20毫米机炮的扫射式攻击相当于线性攻击,击中面在一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