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以太监的身份,呵斥训斥皇帝,甚至让皇帝隱约畏惧的,冯保也算是有名气了。
十大著名太监第九位,冯大伴冯保,盘点完毕。』
“明朝权监多,根源是皇帝要制衡文官。”赵清然的点评传来“毕竟武勛垮了,得有人站出来与文官打擂台。”
“在这些著名的太监之中,冯保属於很普通的一类。”
“能力是有的,毕竟能与张居正一起为大明续命,没眼光能力手腕可不行。“
“不过太监有的通病,他也是一个不缺。”
说到这里,赵清然的笑声大起来“冯保脾气大,甚至能嚇到万历皇帝,这份本事倒是挺独特。
万历时空。
万历皇帝的脸色很平静,好似完全没受到天幕的影响。
只是在仙长停下笑言,不再多说之后,淡淡的询问身边內侍“冯保,还没死?”
內侍哪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回应“南京那边的消息,倒是还活著。“
万历皇帝没再多说什么。
可內侍却是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冯保啊冯保,你的命算是到头了。
皇帝都问你怎么还没死,你还想继续活下去?
做梦!
若是自己不懂要体面,那自然有人帮你去体面!
赵清然这儿吃个饭,回来看手机没有短讯,也没在意。
坐下来喝口水,继续往下刷。
“盘点十大著名太监第八名,土木堡之王,王振。『
看到这个標题,赵清然当即笑了“怎么又是明朝的太监,话说这明朝著名的太监也太多了些。“
“还有郑和,还有王承恩,还有刘瑾他们都没出场。”
“还不如直接改成,明朝著名太监盘点得了。“
调侃两句,继续播放短视频。
『王振,明朝蔚州人。』
他本是一位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在私塾教书,后来又做了教官。『
“原本应该走科举路线,去参加科举的。』
可王振却是认为,自己压根不是这块料,继续读下去也不会有前途。
於是他乾脆挥刀自宫,入了宫中做一名宦官。
因为是读书人出身,王振能说会写还懂不少,得到朱瞻基的关注,安排其入东宫,服侍太子朱祁镇。』
宣德十年,朱瞻基病逝之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
『太皇太后张氏听政,不过朝堂大权,却是都交付给了內阁大臣处置,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就是三杨。
而王振,则是得到了朱祁镇的信任,出任了司礼监秉笔太监。
之后数年,王振一直跟在朱祁镇身边,关係也是日渐深厚。』
『正统六年,朱祁镇当眾展示自己对王振的宠信,命其参加宫中大宴,且命群臣迎接。”
至此,王振的权势逐渐高涨。『
之后数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三杨也逐渐淡出了內阁。
隨著朱祁镇开始掌握大权,王振的权势愈发强大起来。『
“他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朱元璋掛在宫门的那块,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摘下来。
洪武时空。
看到这里,朱元璋大怒。
转身抬手,行云流水一般就给了朱老四一巴掌“看看你的子孙干的好事!”
朱老四捂著脸,委屈至极。
可老朱当面,他连辩解都不敢辩解。
只能是低著头接下了父爱。
不过心中想著的,却是以后要拿儿子出气,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来自自己的父爱!
永乐时空。
老二老三笑的合不拢嘴,目光挑的看著那位好圣孙。
朱瞻基无奈,上前来到朱棣面前行礼。
“爷爷,孙儿教子无方,请爷爷责罚。“
“唉~~~”朱棣连声嘆气。
他是真的心累。
自己夺了侄子的江山,为了面子也必须让大明越来越好。
单论自己的话,做的还是不错的,朱棣自己也满意。
可问题是,子孙后代那是一代不如一代。
后面那些皇帝,居然连一个雄主都没出过。
不敢说能出秦皇汉武,可光武唐高这样的,出来一个总可以吧。
结果真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朱棣的目光,越过了朱瞻基,落在了老二朱高煦的身上。
『或许,换个继承人,给老二一个机会,是最好的选择?『
朱高炽虽然心宽体胖,可却是个聪明人。
一看自家老子的目光所至,立马就明白了老爷子的心思。
朱高炽自己也对子孙后代们非常不满,可此时却是顾不上这些,
他急忙上前行礼“爹,咱大明的皇室教育,必须得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