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梁邹乡里间可热闹了。
尤其是原陶氏势力范围內,更是吵闹。
本来这些佃客只是归家暂住几日,可没想到,陶氏没了,回不去了。
陶辰也很是火大。
娘的,为了送俩孩子进陶家,当时可是勒紧裤腰带,了两匹布去郡城请修谱的编的,听说那人之前在前燕国还是个谱牒博士。
不得不说,人家就是有本事,编的族谱愣是让陶氏没看出来,捏著鼻子认了这个亲戚。
就这么將老二陶安、老三陶全送到了陶氏当佃客。
这还没干几年呢,陶氏就被一锅端了。
这几年老二、老三也一大家子人,都拖家带口的住在老大家也不太好。
早上吃完饭,孙媳妇面色难看,刚才告诉他家里啥吃的都没了。
別说小米,就是麦饭都吃不到了。
刚才在村里转了一圈,陶辰想厚著脸皮借粮,却发现几乎家家都是这种情况。
哎,难啊。
陶辰真不知道咋办,去年大灾,家里凡是值钱的可都拿出去换粮了。
正在陶辰为难之际,有一吏卒从远处走来。
陶辰看到吏卒也不惊慌,毕竟从陶氏被县长剿灭后,亭长、里正也被一锅端了。
隨后就不断有吏卒巡查乡里,以维护治安。
“陶老汉这是去哪啊?”
“快些回村,召集村民,我有要事,天大的好消息。”
吏卒这几日就巡视附近几个村子,大部分人都认识了。
“唉,能有啥事啊。”
陶辰唉声嘆气的吐槽,但也不敢不听吏卒的话,转身跟在吏卒后面往村子里赶。
谁知吏卒走得快,一转眼就將陶辰甩在后面。
“唉!”
好像除了嘆气陶辰也没別的办法了。
等他慢悠悠走到村子里,发现好多人都围在村口。
老大、老二、老三都各自带著家人呆在旁边。
“阿爹,快来快来。”
老二陶安性子活泼,看自己父亲来了大老远就招呼。
“大家安静、安静。”
吏卒努力维持秩序。
稍微等一会,看陶老汉到了,吏卒就直接传话,也不管场下嘈杂的声音,反正他是按照县丞指示,等村民到了就传令,至於能不能听清就不是他的事了。
“传县丞令,申时开始在原陶家坞堡给大家发粮,每人只得领取一份不得代领。”
吏卒话一出,全场为之一静,隨后爆发出更大的吵闹声。
“每个人只能领一份吗?我怀孕了能不能领两份啊?”
“我家老汉都快八十了,別说领粮食了,连陶氏坞堡都走不到。”
“我家也是,还有个刚满月的娃娃,可咋办啊!”
眾人议论纷纷,但更多的人都开始离场,准备回家拿容器了。
“別急,且听我说。”
吏卒示意大家安静,这次倒挺管用,场下瞬间鸦雀无声。
“家有六岁以下儿童,年六十以上老者,以及生病臥床不能动弹者,待我核实后,写一条子,届时凭藉条文可以让亲属代领,切记,一定要注意保管,遗失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