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荣誉处决
“无夫奸罪……”
严世蕃闻言渐渐松开揪着张裕升衣领的手,一边亲自为他抚平衣襟,一边细细琢磨这四个字的份量。
若能坐实了此罪,鄢懋卿夫妇二人各杖八十都只是轻的。
社会与宗族的惩罚才真正严重。
届时朝野上下必将齐心协力,一同驱逐鄢懋卿这个伤风败俗、德薄行秽的贱种,莫说是庶吉士,就连刚刚取得的功名也一定会被剥夺,自此贬作庶民沦为路边一条。
而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局面,甭管皇上此前对这个贱种如何青睐有加,也断然不能公然站出来维护这个贱种。
否则这就是站到了朝廷官学的对立面,恐怕动摇国祚根基!
当然,在鄢懋卿与他的内人之间,最凄惨的肯定还是这个内人。
这种伤风败俗、玷污家族名声的未婚和奸行为,对女子通常比男子愈加苛刻。
家族为了维护名声,通常情况下最好、也最常见的做法往往便是“内部秘密处理”,而不是在公堂上闹得全城皆知。
这所谓的“内部秘密处理”,说白了就有点类似于后世印度年轻男女违反种姓隔离时,对女子搞出来的“荣誉处决”。
如此既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家族名声洗白,亦可尽早使得家族退出舆情风波。
就算实在不忍下手,最轻也一定是逐出家族,永世不得回家。
而这其实也不过另外一种形式“荣誉处决”,甚至可能更加残忍。
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个被逐出家族的年轻女子孤身一人行走在外,苟活下去兴许只会比一命呜呼更加凄惨。
因此绝大多数女子到了这一步,通常都只能在村外找棵歪脖子树上吊……
严世蕃越想越觉得张裕升提供的这个法子极有可取之处。
这件事倘若真能办成,鄢懋卿便无异于家破人亡,此生必是再难有翻身机会!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张裕升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
他倒是倾向于相信张裕升的说辞。
因为这种事情如今在大明朝其实并不少见,基本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范畴。
毕竟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尤其是鄢懋卿这种出门在外的男子。
至少严世蕃以前就曾听闻,有些男子到了适婚年龄却又无法脱身回乡举办婚礼的,只要男女双方父母长辈没有意见,通常就会在家乡举办一场新郎缺席的完婚过门仪式,然后将新娘送去与新郎一同居住。
如此倒也算完成了婚,情理上都能勉强说通,就连地方官员都不会避嫌,可以光明正大的前去证婚。
说白了,这种事就与“非翰林不入内阁”一样。
两者虽然都并非成文的法条,但在朝堂和民间都早已约定俗成,几乎不会有人跳出来掰扯。
不过《大明律》终归还在那里,程朱理学也依旧是大明的官学。
如果有人定要将《大明律》和程朱理学搬出来,将这件事放到台面上一字一句的攀咬鄢懋卿,并且还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的话,也肯定可以得到大量死守旧制遵祖训的老学究老儒士口诛笔伐。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老学究和老儒士的影响力。
正所谓“皇权不下县”,大明社会基层的教化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他们,这亦是大明国祚最为重要的统治根基之一。
程朱理学虽是朝廷思想控制他们的工具,但同时也是递给他们的一把尖刀,时常遭到反噬……
心中如此想着。
严世蕃仅有的一只眼睛却依旧审视的盯着张裕升,直到盯得张裕升头皮发麻,才终于开口问道:
“你与鄢懋卿有何仇怨,因何如此针对于他?”
“回严公子的话,在下与鄢懋卿素无仇怨,只是见严公子似乎对鄢懋卿意存芥蒂,故敢竭愚衷,聊献刍荛。”
张裕升连忙陪着笑回答。
他觉得自己也不是傻子,怎会轻易承认与鄢懋卿已有嫌隙,或是见不得同为新科进士的鄢懋卿过得这么好,因此心生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