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墨肆焚劫,黌门鋌险
暮色渐深,国子监的灯火却愈发明亮。
赵明远、陈子瑜、郑世襄三人將国子监的监生与滯留京城的举子们聚於一处,密室內挤满了青衫儒幣的士子,烛火摇曳间,映照出一张张或愤慨、或激昂、或焦灼的面容。
赵明远立於案前,指尖轻叩桌案,沉声道:“诸位,今日我等所为,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土林清议,为圣贤正道!”
他展开一卷素纸,墨跡未乾,正是连夜擬好的奏疏。
陈子瑜接过话头,目光扫过眾人:“承天门跪諫风险太大,锦衣卫虎视耽,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但联名上书,却是名正言顺一一陛下总不能堵天下悠悠之口!”
郑世裹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叠早已备好的名册,重重拍在案上:“我已擬好署名之册,诸位只需按序签名、摁下手印,明日一早,这奏疏便会递通政司,直呈御前!”
人群中,一名瘦削的举子挤上前,颤声问道:“若...若陛下震怒,追究起来..”
“怕什么!”赵明远厉声打断,眸中火光灼灼。
“法不责眾!何况我等占著大义名分,陛下若真敢问罪,天下士子必群起而攻之!”
他猛地展开奏疏,朗声念道:“《皇明日报》蛊惑圣听,败坏纲常,更致会试延期,寒士困顿...伏乞陛下明察,废此偽报,还士林清明!”
话音未落,监生中已有人高呼:“赵兄所言极是!我等联名,便是千钧之力!”
陈子瑜趁机將硃砂印泥推至案前,率先提笔署名,又重重按下指印。
鲜红的痕跡如血渍般刺目,他抬头环视,嘴角著一丝冷笑:“诸君,青史留名,正在今日!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饥寒交迫的举子们挤上前,爭相署名;监生们则故作矜持,却仍一笔一画將名字写得力透纸背。
案上的奏疏越越厚,数十页素纸密密麻麻布满姓名,指印交错如赤色蛛网,触目惊心。
郑世襄俯身清点,忽而大笑:“三百六十七人!明日这奏疏往通政司一递,必如惊雷炸响!”
窗外更鼓沉沉,东方已现鱼肚白。赵明远捲起奏疏,以黄綾繫紧,低声道:“天快亮了—诸君且回去准备,辰时齐聚通政司!”
眾人轰然应诺,青衫身影如潮水般散去,唯剩案上残烛滴泪,映照著那沉甸甸的联名奏疏一一仿佛一把未出鞘的刀,寒光暗藏。
翌日。
天方亮。
通政使司衙门前,赵明远、陈子瑜、郑世囊三人並肩而立,身后簇拥著数百名国子监监生与滯留京城的举子。
眾人神情肃穆,目光灼灼,手中捧著那捲沉甸甸的联名奏疏,数十页纸页翻动间,密密麻麻的签名与鲜红指印触目惊心,仿佛一团无声燃烧的烈火孤睪游侠通政使曹於汴闻讯匆匆迎出,见这阵仗,眉头紧锁。
他方才回到通政使司没几日,居然又遇到了这种场面。
曹於汴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沉声问道:“诸位学子,这是何意?”
赵明远上前一步,双手將奏疏高举过头,朗声道:“曹通政,国子监监生及天下举子联名上书,恳请陛下废除《皇明日报》,以正视听!”
曹於汴接过奏疏,指尖触及那厚厚一叠纸页时,心头微震。
他略一翻看,见署名者竟有数百之眾,其中不乏江南名土之后、各地解元,甚至还有几位致仕官员的族亲子弟。
这已非寻常士子请愿,而是一股裹挟著“清议”之威的汹汹民意!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复杂地看向三人:“此事...本官自当如实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