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棘闈祸萌,鼎鑊之诛
天启元年二月初六,北京城残冬的寒意尚未褪尽,早春的枯寂已悄然蔓延,
自隆冬最后一场雪后,整整一月,苍穹如铁,未降半滴甘霖。
龟裂的田畴与蒙尘的檐角,无声宣告著又一轮旱年的降临。
寅时三刻,晨光未露,紫禁城仍笼罩在夜色之中。
朱由校在宫人的侍奉下穿戴整齐,简单用过早膳后,便前往乾清宫审阅前几日的锦衣卫密报。
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早已入宫候命,密报亦被提前呈放於御案之上。
朱由校端坐於龙椅,神色沉静,缓缓展开密报,细细览阅:
一、左副都御史杨涟已於昨日申时离京,率队前往通州巡漕,隨行人员除户部、工部属官外,
另有童仲及三千京营精锐护送。
二、福王府近月频繁联络都察院御史周应秋、给事中姚宗文等人,以银钱、田宅为饵,唆使其联名上疏,弹劾蜀王“私开盐井、罔顾国法“、周王“侵占民田、蓄养死士”、秦王“交通边將、
图谋不轨”:
三、查《皇明日报》第二十期刊载之上諭:著令各省严查仓原、整伤流民安置、开常平仓賑济等事,已致地方舆情鼎沸。
谨將各方反应条陈如下:
清流官员如东林诸公,多赞此政“深恤民,合乎圣君之道”。
地方胥吏则面有难色,尤以漕运、仓场相关官吏为甚,私议“恐伤及根本”。
北直隶旱区百姓焚香祝祷,称颂“吾皇垂怜苍生”。
河南流民闻詔涕零,多言“愿为圣天子效死”,
京营各卫所兵丁见邸报后,训练时呼喝之声愈壮,有把总密报“士卒皆言幸遇明主”
附:山东布政司密报称,青州等地已有刁民藉机哄抢义仓,疑有白莲教煽动跡象。
朱由校阅至第三条密报时,执卷的手突然一顿,
他抬眸凝视阶下的骆思恭,沉声道:“骆卿,此次清查仓、安置流民、开仓賑济诸事,锦衣卫须全程督办。”
年轻的帝王指尖轻叩案几,冷笑道:“朕倒要看看,哪些人敢玩『火龙烧仓”的把戏。”
对於下属官员平帐的手段,朱由校可知之甚深。
骆思恭当即俯首称是,以锦衣卫特有的一跪三叩礼深深拜倒:“臣即刻调北镇抚司精锐,凡有仓场失火者,必彻查到底。”
对於骆思恭的反应,朱由校很满意,这才继续翻阅密报:
四、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徐光启於本日酉时三刻返宅后,即密会耶穌会会长龙华民及会士阳玛诺、汤若望,另有门生孙元化隨侍。
眾人入內院厅半时辰,復转至后院僻静厢房。
经查,该厢房实为私设圣堂,內悬夷教受难像,设祭台並燃烛焚香。
徐光启更衣行夷礼,与诸泰西人诵念夷经,復行告解之仪。
龙华民试图劝徐光启引导皇帝皈依天主教,被徐婉拒,称“朝议汹汹,不可操之过急”。
耶穌会提供泄露出来的会试考题,徐光启严词拒绝,称“科举乃国本,不可轻瀆”。
朱由校的指节在第四份密报上骤然收紧,
徐光启,这个被他予以重用的兵部郎中,竟敢在私设的夷教圣堂里与耶穌会密会!
更衣焚香、诵念夷经、行那诡的告解之仪龙华民甚至妄图通过他蛊惑天子皈依!
朱由校的太阳穴突突跳动,眼前仿佛浮现出徐光启身著夷服、对那钉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像俯首的模样,心中不免有种被ntr的感觉。
西学铸炮造歷尚可一用,至於这蛊惑人心的天主教,必是祸患!
自登基起朱由校便明示徐光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岂会不懂?
偏要在这节骨眼上与泰西人纠缠,莫非真当朕的绣春刀不利?
案几上的密报突然变得刺目。
“啪!”
朱由校猛然合上密报,惊得阶下骆思恭脊背一颤。
他盯著鎏金香炉里扭曲升腾的烟缕,忽想起徐光启去年呈上的《泰西水法》。
那时还赞他格物穷理,如今看来,怕不是早被夷人灌了迷魂汤!
待料理完科举弊案,朕定要亲眼看看,徐卿家的圣堂里供的究竟是大明山河,还是那劳什子天主!
呼~
朱由校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面色恢復如常。
“骆卿。”
年轻的皇帝声音低沉,问道:“这科举试题泄露之事,当真?”
阶下,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单膝触地:“稟陛下,北镇抚司已查实,市井確有考题流传,售价高达三千两一科,购者多为江南富户子弟。
“砰!”
朱由校一掌拍在案上,震得茶盏叮噹作响:“主考官孙慎行乃朕钦点,他敢拿九族性命作赌?”
骆思恭压低嗓音:“臣疑有三途泄题。一是贡院受卷官被买通;二是誉录所用雕版匠人泄密;
三便是主考官孙部堂...”
科举透题之事,关乎国本,稍不注意,便会引起舆情汹汹。
首先,得確认考题是否泄露了!
朱由校面色阴沉如铁,猛地合上密报,冷声喝道:“即刻宣会试主考官孙慎行进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