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目前在海州知州张叔夜帐下任职的宋江?”
种师道点了点头,对於马上要成为自己副將的人,他还是很清楚的。
“正是此人。”
“那赵权入了梁山,恰巧遇到童贯前去平叛,只一昼夜,赵权就败了童贯,然后摘了他的脑袋。”
“后来更是乘胜而击,以极快的速度拿下了当时朝廷大军驻扎的济州,成了济州的实际掌控者。”
说到这里,种师道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奇怪的神色。
“成了济州之主后,那赵权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然將济州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引了不少各地商贾,在济州落了户!”
李纲听著也有些迷糊了,你说他是个绿林山贼出身,我理解;有些武艺傍身,我也理解;可你说他打败童贯,攻下济州城,还有著不俗的理政能力,那我就不理解了!
这还是山贼吗?
“再后来呢?”
“后来恰巧遇上江南方腊造反,引的大宋东南动盪不安,朝廷一面派人到济州招安,一面举兵欲镇压方腊。
后来不知为何,赵权和宋江等人分道扬鑣,宋江等人受了朝廷招安,赵权则是留在了济州。”
李纲听到这里忽然佩服的点了点头。
“此人眼光不俗!”
“换做他们的阵营来看,若是受了朝廷招安,那接下来务必会被朝廷当做工具,用来镇压方腊。
如此一来,既可以削弱梁山势力,使之无法成为朝廷之患,又可壮大南下剿匪之实力!”
种师道对於李纲的想法很赞同,身为军人,他的战略眼光自然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等到江南道平定方腊之事接近尾声之际,那赵权不知为何,忽然发了一份北上復燕云的檄文,然后就在济州地界销声匿跡。”
“此文我亦看过。”
“原先还感嘆大宋有志之士不在少数,只是没想到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此人的消息了!”
种师道听了李纲的感嘆,面色有些古怪的看著对方。
“伯纪官復原职,回京不久,有些事情自然没机会打听得到。”
见种师道这么一说,李纲心下好奇,追问道。
“难道老相公知晓此人现状?”
“非但知晓,而且接下来北上伐辽,说不得就要与此人打照面!”
李纲被挑起好奇心,“愿闻其详!”
“我也是不久前才得知的。”
“此人自济州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再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辽南京析津府了。”
“也不知此人如何成为了辽人的领兵之將,带著数千辽人骑兵,在奉圣关外,打败了一伙金人。”
“在辽天祚帝失踪之后,此人联合析津府耶律大石等人,扶持了一位女子成了辽皇。”
李纲並没有因为辽国选了个女子当皇帝而好奇,毕竟辽国此前就有过好几任女子当权的先例。
“那辽帝为了感谢辅佐登基之恩,將析津府的军权几乎都交了出来,似乎是想倚仗此人与金人周旋!”
李纲听到这里,似乎看明白了一些。
“既然能够得辽人如此看重,想来此人能力不俗!老相公若是迫不得已北上,遇到此人,务必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