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休息室,一半陷入了冰窖般的死寂。
而另一半,杨爱国和赵铁军,呼吸都停滯了。
他们死死盯著屏幕上剩下的那条孤零零的红色曲线。
那条线,像一把用尺子画出来的直线,没有任何波动,坚挺地、稳定地向右延伸。
而它旁边的数字,依旧在疯狂地、不知疲倦地向上攀升。
四十万次……六十万次……
当屏幕上的计数器,最终跳到了那个所有人都为之奋斗的数字——【800,000】时。
“嗡”的一声。
屏幕中央亮起了硕大的绿色字体:【达成目標】!
“成功了!”
赵铁军再也忍不住,一声大吼,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杨爱国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抓住李卫国的肩膀,用力摇晃著,“卫国!我们贏了!我们贏了!”
整个控制室里,属於他们这边的几个人,陷入了狂喜。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
李卫国放下了手里的书,第一次站了起来。
他走到控制台前,拿起了对讲机。
所有欢呼声戛然而止。
他对著话筒,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平静到令人心悸的语调,向检测室下达了指令。
“不要停。”
“继续测,直到它断裂为止。”
“我需要的不是合格品,是它的极限数据。”
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专家,从头皮麻到了脚底。
他们瞬间明白了。
八十万次,对钱秉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终点。
对李卫国来说,仅仅是……起点。
这份自信,已经不是自信。
是碾压。
是降维打击!
测试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中继续。
九十万次……一百万次……一百二十万次……
屏幕上的数字,每一次跳动,都像一记重锤,砸在钱秉穹和孙德海的心上。
最终。
在计数器定格於【1,245,173】这个数字时,那条坚挺了太久的红色曲线,终於出现了断崖式的崩溃。
测试结束。
当最终的检测报告被列印出来,由一名双手颤抖的技术员递到眾人面前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一百二十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三次。
这个数字,不再是一次简单的胜利。
它意味著华夏的航空材料学,从今天起,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让全世界都只能仰望的、遥不可及的——“红星標准”。
检测室內,鸦雀无声。
孙德海瘫在椅子上,面如死灰,嘴里反覆念叨著“不可能……这不科学……”
钱秉穹呆呆地坐在那里。
他没有看那份报告。
他的眼前,浮现出自己穷尽一生写下的那些著作,在讲台上对学生们宣讲的那些公理,坚守了一辈子的学术大厦……
在那个冰冷的、无可辩驳的数字面前,轰然倒塌,碎成了齏粉。
他缓缓站起身。
在所有人复杂的注视下,他没有发怒,也没有质问。
他只是迈著沉重的、蹣跚的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个正平静地看著报告的年轻人。
他走到李卫国面前,停下。
这位华夏材料学的泰山北斗,嘴唇翕动了许久,最终,只是伸出了微微颤抖的手。
他指著那份报告,像一个刚刚开始学习认字的学生,用沙哑的声音,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心中一震的问题。
“能……能让我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