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海还沉浸在那份完美无瑕的检测报告中,李卫国已经將一颗幽蓝色的滚珠,轻轻放在了一块锈跡斑斑的青铜合金上。
“钱老,孙总工。”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车间的喧囂瞬间安静下来。
“骨肉已经完美。”
他用手指轻轻一推,那颗滚珠在青铜板上划出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细微凹痕。
“现在,我们需要一副配得上它的『骨架』。”
骨架。
轴承保持架。
这个词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人刚刚燃起的兴奋。
孙德海的脸瞬间垮了下去。
他比谁都清楚,在航空发动机每分钟数万转的恐怖工况下,保持架要承受什么。
它要在上千度的高温里,被巨大的离心力撕扯,还要在滚珠与內外圈之间,充当那个最倒霉的缓衝垫。
“现有的酚醛树脂,到三百五十度就成了一滩烂泥。”孙德海捡起一块废弃的样品,像扔垃圾一样扔进废料桶。
“最好的青铜合金,自己就会跟滚珠较劲,磨损得一塌糊涂。强度……更別提了。”
钱秉穹的眉头也紧紧锁住。
他的理论组已经演算了两天。
结论是死路一条。
无论是现有的高分子材料,还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它们的性能曲线,在“崑崙”轴承的要求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一个扛不住高温,一个自己就是刮骨刀。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又是一个理论上不存在的材料。
李卫国看著团队成员脸上重又浮现的茫然与绝望,心里很清楚。
【系统內有超过十七种成熟的解决方案。】
但他不能给。
一次神跡,可以凝聚人心。
次次都靠神跡,只会养出一群等著餵饭的废物。
他需要的是一支能自己思考、自己创造的铁军。
【启动,虚擬工业实验室。】
【目標:穷举式模擬,筛选符合1200c耐温、超高强度、自润滑特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在他的脑海中,无数分子链结构在飞速地组合、断裂、重构。
最终,一个从未在这个时代出现过的分子式,被系统锁定高亮。
【聚醯亚胺复合材料】
【工艺路径已生成。】
李卫国关闭了系统界面,他没有走向自己的绘图板,而是走到了正埋头於一堆化学公式中、一筹莫展的钱秉穹身边。
“钱老。”
钱秉穹抬起头,满脸疲惫。
李卫国没有提任何方案,反而问了一个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问题。
“您觉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塑料』?”
钱秉穹愣住了。
“它有金属的强度,甚至比咱们脚下这块合金还要坚硬。”
“它自己带著油,永远不会和滚珠產生磨损。”
“最重要的是,它能扛住一千二百度的火烧,不变形,不软化。”
钱秉穹听完,下意识地摇了摇头,然后又僵住了。
他看著李卫国平静的脸,忽然意识到,这小子从不开玩笑。
匪夷所思。
这完全违背了他所认知的一切材料学定律。
“卫国……这……这是神话里的东西。”钱秉穹的声音乾涩。
李卫国没有反驳,只是自言自语般,丟出了几个词。
“分子链的重组……”
“碳纳米管增强……”
“还有……杂原子的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