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辆掛著军牌的吉普车和一辆蒙著厚重帆布的卡车,碾过701厂门口的水泥地,停在了实验车间外。
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是孙副总工程师,他身后跟著几名身穿军装,气质锐利的技术专家。
“小李同志,我们又见面了。”孙副总工的表情严肃,直接伸出手。
李卫国迎上去,握了握。“欢迎首长再次指导工作。”
孙副总工指了指身后那台正在被小心卸下的,被金属框架包裹的庞大机器。
“別叫我首长。今天,我代表的是军方验收组。这是我们从苏联进口的最先进的轴承测试平台,我们用它来给你的『崑崙一號』,做个体检。”
那台机器被安放在车间中央,复杂的管线和精密的仪表,让孙德海和钱秉穹看得心头髮紧。
这东西,比他们整个厂的设备加起来看著都金贵。
“常规测试,高速三万转,持续一小时。”孙副总工下达了第一个指令。
“崑崙一號”被小心翼翼地安装上测试台。
隨著启动按钮按下,一阵低沉的嗡鸣声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仪錶盘上。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转速指针稳稳地指向三万。
温度,压力,振动……所有的数据都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几乎静止的状態。
半小时过去。
一小时过去。
指针纹丝不动。
一名军方专家拿起旁边的进口轴承测试报告,对比著数据,手都在抖。
“振动值……比他们的样品低了百分之四十。”
“温升……低了三十度。这怎么可能?”
孙副总工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激动的红晕。
他看向李卫国,点了点头。“好,非常好!常规测试,完美通过!”
孙德海和钱秉穹两人挺直了腰杆,脸上是藏不住的骄傲。
“下面,进行极限过载测试。”孙副总工的声音再次变得冷峻。“模擬战机从万米高空,高速俯衝,再紧急拉升的状態。”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这是最要命的一关。
机器发出的嗡鸣声陡然变得尖锐,模擬过载的液压系统发出沉重的“咔咔”声。
仪錶盘上的数据在疯狂跳动后,再次顽强地稳定在一个极限区间內。
“数据正常!”
“结构稳定!”
“通过了!我们通过了!”杨爱国在外面看得热泪盈眶。
军方专家组也全体起立,脸上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孙副总工拿起笔,准备在验收报告上签字。
“停下。”
李卫国的两个字,像一盆冰水,浇在所有人的头顶。
他站在原地,眉头紧锁。
刚才,就在机器轰鸣声达到顶点的瞬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嘶嘶”声。
那声音不属於机械摩擦,更像是……某种液体在被活生生撕裂。
“你说什么?”孙副总工拿著笔,停在半空,转过头看他。
“李工,所有数据都完美啊!”孙德海急了,他以为李卫国是太过紧张。
李卫国没有理会,他径直走到测试台前。“我要求停止测试,立刻进行全面拆解检查。”
这话一出,全场譁然。
一名戴著眼镜的军方专家站了出来,语气里带著明显的不满。
“小李同志,我尊重你总设计师的身份。但你这个要求,毫无道理。所有数据都证明,这枚轴承是完美的。现在拆解,是巨大的时间浪费。”
孙副总工也沉下了脸。“李卫国同志,我知道你谨慎。但是,凡事要讲数据,讲依据。你不能凭空臆断。”
“你的依据是什么?”军方专家追问。
李卫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