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四日,在原本的歷史上,清军已经在多鐸的率领下开始围攻扬州城,並在当天夜里用红衣大炮轰塌城墙,於次日攻陷扬州,举起屠刀,造成臭名昭著的扬州十日的血案。
而在这一世,由於多鐸惨死,攻打两淮的清军就只剩下了准塔部这一偏师,被四镇死死挡在了淮河以北,寸步不能南下。
继承了多鐸这支主力的阿巴泰,其目標更是直指许言所在的英霍山区,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血流成河。
二十四日,清军进入汝寧府地界,府城士绅害怕抵抗会招致杀身之祸,在知府的带领下主动开城投降,但清军入城后,还是对城中百姓进行了残忍的杀戮。
消息传开,汝寧全府震动,更多百姓因为恐惧清军而拖家带口,逃往英霍山区,希望能够寻得官兵的庇护,面对如此眾多的难民,许言还是选择照单全收。
既然他穿越到了这个世界,那就应该为自己的族人做些什么,他虽然不是圣人,但也不能眼睁睁看著自己的族人被异族屠戮、驱使著沦为奴隶、炮灰。
为了能够抵挡来势汹汹的清军,以及守护住英霍山区內的数万生灵,许言在原本兵马的基础上继续扩军,將总兵力扩充至一万两千。
这多招募的四千兵丁,多是从常年定居於山中的山民中选拔徵募,这些山民擅长山地行军及战斗是一回事,他们的常年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山区內生活,素质也会比外面的农夫更高。
许言利用他高达两千的统御亲自操练兵马的同时,外面派出去侦查敌情的斥候也不断撤回向他匯报。
隨著越来越多消息送到许言手中,他也逐渐了解了自己所要面对的这支清军的大致兵力情况。
阿巴泰所部兵马,主要还是以洛阳之战落败后的清军为主,但也有从陕西总督孟乔芳那边调来部分八旗兵及绿营扩充军力。
眼下攻入汝寧地界的清军,其总数约莫在两万五千至三万之间,根据斥候根据清军军中战旗的样式及数量推断,八旗兵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万人。
愈发清晰的敌情让许言不禁有些心情沉重,清军的兵力是自己的两倍,即便经歷过洛阳之战,损失惨重,但也是以身经百战的老兵为主。
而己方,虽然在扩军以后总兵力扩充至一万两千,但大部分还是以没怎么上过战场杀敌的新兵为主,至於装备方面,得益於化身“运输大队大队长”的清军慷慨解囊,与清军之间的军械甲冑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別。
……
时间转瞬即至,很快便进入五月。
清军还在一路烧杀抢掠,兵锋直指英霍山区,几乎每条从关隘通往山区內部的蜿蜒曲折的山道上,都有源源不断、扶老携幼涌来的难民,这些难民眼中带著对未来的迷茫和彷徨,也带著对清军將至的惊惧。
许言站在临时搭建的瞭望塔上,望著那些神色各异的难民,听著撤回来的斥候的匯报,那斥候脸色凝重地对许言说道:
“总兵大人,清军先锋已经抵达光山县,占领县城,对城中百姓进行劫掠,试图驱赶百姓出城,与沿途驱赶而来的难民聚在一起,似乎是想要將他们作为攻打我军的炮灰。”
许言听言,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节泛白,清军果然是一帮没有底线的畜生,利用无辜百姓做肉盾,真是该死!
斥候没有看见许言的反应,他想起了什么,接著低声说道:“光山县的那位林知县……据说他在痛骂清军以后,被清军俘虏,不屈而死。”
许言微怔,那位林知县他还有些印象,当初收到书信开始抄家搜捕时,他就觉得只有林知县一人不在名单上有些意外,现在看来,他倒是一位有气节的清官。
只可惜,撤退之时,林知县拒绝与他一同入山,而是坚持留守县城。
“为他立一尊衣冠冢,我要亲自祭奠他。”许言感慨之余,对著身后的亲兵吩咐道。
“遵命。”
亲兵离开后,许言又听著斥候的匯报,没过多久,外面突然跑来一名士兵,向许言匯报导:“总兵大人,难民里有一人自称是分巡汝南道道臣,要求见您。”
“分巡汝南道道臣?”许言眉头一挑,想了想,还是命人將他带来。
很快,士兵就將一个穿著粗布长袍,看起来有些狼狈的中年男人带了过来,那中年男人一看见许言,就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道:“下官分巡汝南道邵起,拜见总兵大人!”
许言微微頷首,道:“无需多礼。”
而后,他又问道:“你奉命分巡汝南道,为何会与难民一同出现在这山中?”
邵起听他这么询问,脸上顿时露出几分无奈之色,拱手道:“回大人的话,汝南已被虏兵占据,下官不愿为虏兵所获,便乔装打扮,与难民一同东逃,途中却遇到虏兵屠戮难民,便被大股难民裹挟著一同逃入了这英霍山区內。”
“得知总兵大人亲自坐镇英霍,下官身为朝廷命官,大敌当前,自然应当献绵薄之力,助大人御虏安民。”
“好,邵道臣有这等忠心,本镇心中甚慰!”许言抚掌道,脸上终於露出几分笑意。
他身边刚好就缺少邵起这种能够协助管理好內政的文官,別说之前那个张縉彦可以,若是让那条老狗管理內政,定然不会老实,只怕许言在前线吃紧,他在后方紧吃,甚至是试图以前兵部尚书的身份架空许言。
许言虽然不怕被夺权架空,但大敌当前,还是不要再搞出什么么蛾子了,所以张縉彦还是送去做苦役吧。
接著,许言便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邵起能够协助管理好后方,將流民百姓都安顿下来,並组织丁壮协助官军抵御清军。
邵起听后,儘管觉得肩头一时多出了许多压力,但还是咬咬牙答应下来,郑重道:“请大人放心,下官定会竭尽全力为大人安顿好后方,不负大人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