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守拙只觉如梦初醒,醍醐灌顶,专研话本数十载,今日才瞭然话本之大道。
文以载道,寓教於乐,妙哉妙哉。
由此观之,市面上那些只顾显摆才华而生搬硬造的淫词艷曲、风月佳话,是何其浅薄!
难怪陆临川的话本故事能受万人追捧,他早参透了话本真諦,將圣人大道融会贯通。
这样的人,做事寻根究源,直指大道,何事不能成?
陆临川非同凡响,真乃不世出的天才……
斜对街角停驻的马车內,梁玉瑶透过帘隙,也將这番精闢透彻的言论尽收耳中。
她自幼饱读诗书,深諳经史之重,却从未听闻有人能將这素被视为末流的“小说”之道,剖析得如此透彻,提升至载道明理之境,且引据翔实,言之成理。
这位未婚夫,还真是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就在眾人仔细咂摸陆临川剖析“小说”真諦的那番话时,人群中忽有一人扬声发问,声音洪亮,压过了细微的议论:
“陆翰林高论!然晚生愚钝,尚有一事不明,斗胆请教!”
眾人好奇地看向发问之人。
那人並不打算等陆临川回应,而是自顾自继续说道:“《三国演义》开篇便写黄巾乱起,十常侍祸国,董卓进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皆乱世之中,梟雄辈出,亦为祸天下,威胁帝闕!观此种种,敢问陆翰林,此书主旨,莫非只在『乱世出英雄』五字?且陆翰林描绘黄巾之乱,流民如潮,席捲州郡……此情此景,可是有感於今日京师城外,流离失所、嗷嗷待哺之万千灾民而发?陆翰林莫非……莫非是觉得我大虞江山已至后汉末年之危局乎?!”
此问一出,眾皆愕然!
方才还因陆临川妙论而略显活跃的气氛,瞬间冻结,仿佛连闷热的空气都凝滯了。
所有人的目光,刷地一下,从发问者身上,又聚焦回陆临川脸上,带著震惊、疑惑,以及难以言喻的紧张。
这问题不仅將《三国演义》的创作主旨推向了“乱世出英雄”这种极易引人遐想的方向,更將书中描绘的“黄巾流民”与当下京郊聚集的灾民强行关联,最后更是图穷匕见,直指陆临川心怀异志,认为大虞已至王朝末世!
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几乎是將“影射朝政”、“谤訕当今”的罪名,赤裸裸地扣在了陆临川头上!
大庭广眾,眾目睽睽,一句答错,便是授人以柄,万劫不復!
斜对街角的马车內,梁玉珂原本扒著窗缝看得津津有味的小脸瞬间绷紧:“二姐!这人怎么如此歹毒!”
梁玉瑶的心也骤然提到了嗓子眼,秀眉紧蹙。
不过她听说过陆公子的辩才,相信他不会被这种问题难倒,在隱隱期待他的回答。
陆临川面上不动声色,看向发问之人。
那是一个穿著半旧蓝衫的中年书生,麵皮焦黄,眼神闪烁,神情混杂著一丝强装的亢奋与不易察觉的慌乱。
不像是处心积虑、早有准备的样子,更像是一个自以为抓住了把柄,便迫不及待跳出来妄图踩著他博取名声或发泄嫉恨的庸碌之辈……
这世上,有人真心仰慕,便有人无端嫉恨。
粉丝与黑粉,向来如影隨形。
自己声名鹊起,自然挡了某些人的路,或刺了某些人的眼。
看不惯出来发难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也不排除是弱智政敌让人来针对的可能……
不过,他也不甚在意。
既然敢写《三国演义》,他就自有说法,不惧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