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军营校场,尘土微扬。
陆临川身著一套擦得鋥亮的山纹甲,甲片在初夏的阳光下泛著冷硬的光泽,威仪凛然。
他站在点將台上,目光如炬,审视著下方列队整齐的火銃兵。
国债事务走上正轨,皇帝特旨让他放假筹备大婚,但他终究放不下军营,抽空便来看看。
顺便检验一下火器营的初步训练成果。
“准备!”石勇一声令下。
校场上,手持火门銃的士卒迅速分成三排。
第一排士兵踏前一步,动作虽显生涩,却尽力保持著整齐。
他们熟练地清理銃膛,倒入定量火药,塞入弹丸,压实。
隨后举銃、瞄准远处竖立的草靶。
“放!”石勇口令清晰。
“砰!砰!砰!”
震耳欲聋的銃声次第炸响,硝烟瀰漫。
草靶上立时增添了几个窟窿。
第一排銃响过后,立刻后退装填。
第二排士兵无缝衔接般踏前,举銃、瞄准、施放。
又是一轮齐射。
紧接著是第三排。
第三排射击过后,第一排士兵已基本完成了再次装填,准备轮替。
整个流程虽不算行云流水,但已初见章法,士兵们动作標准,神情专注。
陆临川微微頷首。
短短十来天,操练到如此地步,已属不易。
“干得不错。”陆临川看著硝烟散去后显露出更多弹孔的草靶,“效果比预想中的好。”
石勇抱拳:“都是按大人教导的法子,兄弟们日夜苦练。”
陆临川沉吟道:“装填速度还可再提升。”
“尤其第三轮衔接时,第一排动作稍有迟滯。”
“可再细分动作,减少冗余,勤加操练,务求更快更稳。”
“是,末將记下了!”石勇立刻应道。
效果很好,初步的成果让陆临川放下心来。
眼前的火銃兵队形严整,令行禁止,配合默契。
要是在开阔平原或者预设好的城头防御阵地,凭藉密集的轮射火力,打击衝锋之敌的效果应当不差。
但他心中也清楚,这些火门銃本身射程有限,装填繁琐,又极其依赖乾燥天气,在复杂地形或遭遇精锐骑兵快速突击时,难以成为战场主力。
它们更適合作为一支配合步骑、隨机应变的机动力量,在特定时机发挥火力优势。
若工匠们研製的简易版燧发枪能儘快取得成效,或许可以逐步替换掉这些老旧的火门銃,增加火器营在战场上的占比和决定作用。
看完火銃营的演练,两人走向校场另一侧专门划出的火炮训练区。
两个百户的炮营士卒正在训练。
这里的景象与火銃营截然不同。
士兵们个个魁梧壮硕,肌肉虬结,正呼喝著號子,或合力推动沉重的炮车在模擬的崎嶇地面上行进,或肩扛著粗大的实木炮架来回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