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汗珠顺著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滑落。
训练內容主要集中於快速装填、简易瞄准以及火炮的快速移动和搬运。
沉重的铜铸碗口炮在这些力士手中,似乎也轻便了几分。
装填手们动作麻利,清理炮膛、填入火药包、塞入炮弹、压实,动作一气呵成,显然已形成肌肉记忆。
陆临川看著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些力气活,没一副好身板真干不了。
石勇选人眼光不错,训练也得法。
只是,还不能实弹演习,看不出威力。
离开校场,陆临川和石勇又走向营区西北角的火器研发营地。
一进入隔离区,便觉此处比十余日前大变样。
新增了几座简易的工棚,里面炉火熊熊,叮叮噹噹的打铁声不绝於耳。
空气中瀰漫著更浓郁的焦炭、铁水和松脂混合的气味。
空地、工棚角落,堆放著大量材料:不同规格的木料、成堆的煤炭、成筐的燧石、各色矿石,甚至还有几块亮晶晶的天然水晶。
各处都摆放著半成品。
车床上正在打磨的枪管、铁砧上淬火的击锤零件、木工台上雕琢的枪托胚子……甚至还有一处角落专门架起了小型冶铁炉。
眾工匠见陆临川进来,纷纷停下手头活计,恭敬行礼:“陆大人!”
徐元鸿闻讯快步从一间堆满图纸的工棚里迎出,脸上带著专注和兴奋:“大人!”
“徐副使,进展如何?”陆临川环视著这片充满生机的“作坊”。
徐元鸿引著陆临川走向他的工棚:“回大人,进展尚可。”
“燧发枪的几处关键机括,我们尝试了数种方案,出了几款半成品。”
他从桌上拿起几张画满线条的草图,“比如这击锤復位结构,不用簧片,改用槓桿加滑轨,利用手臂后拉的力量上弦……还有这药锅盖的防潮密封,试验了几种铰链和皮垫组合……都有一些思路,但还需反覆验证其可靠耐用。”
陆临川仔细看著草图,不时点头。
能在这短短时间內,摸索出这些具体可行的改进方向,已是巨大的进步。
说著说著,徐元鸿话锋一转:“大人,下官还有一事稟报。”
“我们这些时日反覆琢磨燧发枪的击发和闭气结构,发现其中一些加固和密封的思路……或许可以……可以用到火炮上!”
陆临川眉毛一扬:“哦?用到火炮上?你难不成研发出了新的火炮?”
徐元鸿用力点头:“大人明鑑,正是有了些想法!”
“下官琢磨著,若將现役的碗口炮炮身適度加长,內膛用我们改进的钻孔技术儘量打磨光滑,再按比例加厚炮壁特別是炮尾闭气处,同时配以更精密的炮架和简易的瞄准標尺……”
“这样造出的炮,其射程、精准度以及耐用性,都將远超现有的碗口炮,威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他越说越快,眼中闪烁著技术突破的光芒,仿佛已看到了新炮的雏形。
这种改良后的火炮,其设计理念竟暗合陆临川记忆中另一个时空的“红夷大炮”精髓。
陆临川心头一震,隨即涌起巨大的喜悦。
这真是,有心栽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竟先把火炮改良了!
“好!”陆临川忍不住赞道,“徐副使,此议甚佳。”
“若真能成,我军实力无疑会提升一大截,这是天大的功劳。”
徐元鸿面露憨厚的笑容,连连点头。
没有什么事,能比自己的提议获得认可更让他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