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迴响
克里斯托斯拿出自己的平板,连接上耳机,示意索菲亚戴上一边。
“普通音乐软体的音色库都只录取主流的音色,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克里斯托斯一边飞快地操作著他的设备,一边解释,“我收集了一些小眾採样库和稀有乐器的实地录音,还有一些朋友做的实验性音源,我们从金属和古老这两个关键词开始筛。”
他点开一个名为“全球奇响”的文件夹,里面密密麻麻的子文件夹按地域和乐器类型排列。
“来,我们试试这个,”克里斯托斯点开亚洲子目录,“泰国围锣。”
他加载了音源,示意索菲亚播放她续写的一段旋律片段。
“叮咚—.咚咚——”
索菲亚听著耳机中的音乐声,缓缓摇了摇头。
“下一个。”克里斯托斯毫不气馒,“试试这个,印尼的铜排琴。”
“嗡一一”
下一刻。
一声深沉金属的喻鸣瀰漫开来。
索菲亚点了点头:“这个有点像,但太快了,我需要更缓慢,更具空间感的迴响。”
“追求更清晰一点的金属感?”克里斯托斯滑动著列表,“那试试这个,xz寺庙用的长號,但声音极其低沉雄浑。”
声音响起,力量感十足。
紧接著。
他们又尝试了日本的,土耳其饶拔,波斯铜铃每一次尝试都带来新的体验,但都与索菲亚从乐谱中感受到的声音隔著一层薄纱。
有些片段让索菲亚若有所思,但总感觉差了一点关键的东西。
“试试这个分类,大型古代金属打击乐——.”克里斯托斯滚动著列表,点开了一个文件夹。
这时。
耳机里传来一声悠长,厚重,带著复杂金属喻鸣的敲击声。
音色纯正,稳定,振动异常清晰有力。
索菲亚眼前一亮:“这是什么?”
克里斯托斯被看了一眼文件名:“哦,这个?是中国编钟的採样录音,特指大型青铜编钟。”
“编钟——再多放几段。
克里斯托斯依言播放了文件夹中的其它音频,
当那深沉,宏阔,带著独特青铜喻鸣的钟声再次在耳机中响起时,索菲亚闭上了眼晴,身体微微隨著节奏轻轻摇晃。
她的脑海中,不再是抽象的“沉重金属感”,而是具象化的青铜钟体在槌击下微微震颤的画面她不再去分析旋律,而是全身心地感受著那声音本身的特质。
声音並非单一的,而是包裹著一层又一层相互缠绕,形成一种独特的嗡鸣,这正是索菲亚在书写者乐谱中感受到的,难以用常规乐器模擬的“迴响”。
声音发出后,其衰减过程缓慢而清晰,余韵悠长,完美契合了书写者后期在乐谱中追求的连绵不断。
一曲终了,索菲亚缓缓睁开眼:“克里斯托斯,我想就是它了,编钟的音色特质,完全吻合那些后期乐谱试图表达的感觉,书写者似乎一直在尝试用纸张符號来捕捉或者设计接近这种声音状態。”
克里斯托斯表示赞同:“这种声音的质感和结构,常规乐器很难模擬,软体的音色库里应该有一套编钟採样,虽然是合成的,但品质不错,把那个片段套上去听听看。”
他將索菲亚续写的旋律线,按照编钟不同音区的特性,分配给了几个虚擬的青铜钟声部。
点击播放。
耳机中,后续的音符依次响起,不再是刺耳的衝突,不再是虚假的模擬。
那些在钢琴或弦乐上显得突兀的节奏,奇怪的跳跃,以及索菲亚刻意模仿书写者后期那种相对“笨拙”但意图清晰的旋律,在编钟的音色衬托下,焕发出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力。
编钟的音色本身完美承载了乐谱中那种极具目的性的意图。
那些看似不协和的音程,在编钟的泛音背景下,反而產生了一种奇异的,充满张力的和谐感。
其节奏的顿挫,仿佛就是为编钟这种乐器设计的。
声音的衰减过程自然地填充了乐谱中的留白,让音乐的呼吸感变得无比真实。
隨著音乐推进,一种清晰的情绪开始在声音中凝聚,那是一种深陷某种循环的沉浸感,音符的重复是在追寻,在摸索。
编钟的每一次敲击都像是一次重复前行。
“感觉对上了!”
“效果不错,比之前那些强太多了。”
克里斯托斯也投入进来,看著乐谱,凭藉他对打击乐节奏和音色的敏感提出建议:“这个音可以延得更长一点,让泛音充分展开“
“这里连续三个同音重复,可以尝试用不同大小的钟来敲击,音高相同但音色有微妙差异,製造一种“迴响中的迴响”感——“
两人头挨著头,沉浸在创作和修改中。
他们不再仅仅是模仿,而是循著书写者留下的感觉,试图用编钟的音色去“补全”那个未完成的探索。
索菲亚续写的部分逐渐丰满起来,核心旋律在重复中不断微调,积累张力,仿佛书写者正越来越接近他追寻的那个“声音”的核心。
音乐的“循环感”被强化,但又通过细微的变化暗示著突破的可能。
终於,在索菲亚加入了一个相对开阔的,由几个不同音高编钟同时敲响的段落后,曲子在一个带著强烈喻鸣,余韵悠长的低音钟声中缓缓结束。
两人取下耳机。
克里斯托斯搓了搓手,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感觉不错,至少在逻辑上,和你分析的手稿思路对上了,这种声音特质真的给了它独特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