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经略
“你至台狱赦免姚佛念,是何用意?”
刘义符望见亭梁处堆放著的竹竿,说道:“孩儿欲以他为饵,坐竿垂钓。”
刘裕不置可否的微微一笑,缓身坐於胡椅上,挥手往池塘中洒上一把午时才从城外运於仓中的金黄麦栗,静待刘义符娓娓道来。
赦免灭国皇子,无论如何,都是犯了大忌讳,饶是刘裕,也是担忧百年之后,姚氏之子致宫苑起火,遂在此时根除祸患。
亲子尚且如此,姚佛念隱患更甚。
不过,既然刘义符先斩后奏』,想来也是有一番高论。
“父亲令宣明施以土断,儿查阅过典籍,因而有所担忧。”刘义符回忆了片刻,说道:“前汉时,长安城之中,尚有八万户,二十万口,皆为汉民,鼎盛之时,应有十万余户,三十万口,时京兆诸郡,人满为患,光是长陵邑周遭,便居有五万户公卿。”
刘义符所举之例,皆是前汉,至新朝赤眉军攻入关中,烧杀抢掠,加之天下各地治理有方,王化深远,渐而繁盛,诸多因果加身,以致关中龙气四散,分於天下。
简而言之,关中极盛之际,唯有汉唐。
盛唐时,京兆一县便有五万户,熟悉此般概念后,刘义符深觉骇人。
关中缺粮不假,天下人皆涌入京兆,饶是再富裕的土地也不够蓄养。
此番对比之下,现今治理京兆关中大有可为,別无他因,唯地广人稀。
这还是將京兆民户迁入长安城中才有此六万余户人,分於各县后,反倒是人口凋零。
战乱动盪,粮食涨价,居无定所,未来无盼,纵使百姓们愿意多生,恶劣环境使然,战爭肆虐,人户不增反降。
当然,这都是近年来的状况,姚兴在位时,秦地还是在平稳发展。
姚泓继位后,诸弟爭位,因其而死者数以万计,徵调的民夫杂役,以及常备军,死伤者数不胜数,晋军攻伐,还有封赏的念想,得知敌军不杀降、不屠城的举措,厌战已久的秦国军民自然尽数投诚归附。
如苟卓统率之军,半数为降卒,现混编於正规军中,镇於平阳。
秦军中还是有不少能打的,只是无能奸佞者把持权柄,士族撤资迎晋。
“赵秦扫灭六合,问鼎天下,虽功在六世,但却因长平一战,武安军坑杀数十万降卒,致使赵国一蹶不振,再无相抗之力,此范雎攻人之策也。”
刘义符观刘裕面色如常,顿了下,於椅后踱步道:“后汉末时,桓帝用凉州三明治羌,时羌乱使关中疲惫,国库空虚,不亚於汉初之匈奴,为治羌乱,施以猛药。”
日月成,故明也。
明者,孟也。
凉州三明,乃段熲、皇甫规、张奐三人,因其字皆具明,故而以此赞称。
刘裕微一頜首,刘义符继而又道:“段熲戍边十余载,百胜羌人,斩羌首六万余极,平羌乱数十载。”
当时羌分东西,部落中各族人皆有,与氐人相同,只是一统称而已,即使灭了主族,依有他方涌入而来的胡夷,总之,杀是杀不完的。
刘裕见刘义符侃侃而谈,鉴烁古今,已不侧重於道理,而是惊诧。